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开源晨会丨ldquo需求侧改
TUhjnbcbe - 2021/6/14 18:16:00
约惠白癜风医院献礼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1222.html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需求侧改革”,战略意义和内涵理解——宏观经济专题-

拜登新*展望,从美国社会割裂谈起——宏观深度报告-

周期行情:从“破晓”走向“黎明”——投资策略周报-

行业公司

低估值叠加基本面改善,重视非银板块跨年行情——非银金融行业周报-

*策延续趋势不变,宁波调控升级,成交不温不火——行业周报-

涤纶长丝、MDI、制冷剂、醋酸等价格上涨,继续布局顺周期化工子行业龙头——化工行业周报-

油价破50美元创新高,长丝持续上涨LNG供不应求——行业周报-

提价预期起,通胀再升温——行业周报-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网安重要性高度凸显——行业点评报告-

动力煤价疯涨引*策调控,山西国改加速推进资产注入——行业周报-

11月禽链价格回暖,深加工企业持续拓展C端——行业点评报告-

新宙邦拟投建2.5万吨湿电子化学品,MLCC纳米镍粉厂商博迁新材上市——新材料行业周报-

周观点:底部布局高景气板块——行业周报-

定增成功落地,优质投资机构认购彰显市场信心——公司信息更新报告-

现金收购集团优质资产,焦煤龙头再启航——公司事件点评报告-

研报摘要

赵伟首席经济学家

证书编号:S2

“需求侧改革”,战略意义和内涵理解——宏观经济专题-

“扩内需”重心,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大势所趋

12月*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是“双循环”大战略下的重要*策布局。*治局会议提出,要“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概念。类似表述,在11月刘鹤署名文章中便已出现。这是“双循环”大战略下的重要*策部署,着力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传统债务驱动型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需求侧改革,意味着“扩内需”的重心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传统“扩内需”,更多依赖于债务驱动型的投资扩张;伴随存量债务累积,投资效率不断下降。年,融资付息率达70%左右,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需求侧改革,意味着“扩内需”的重心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可能的举措,或从需求端“牵引”、供给端“创造”两个维度展开。

*策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促消费注重结构性支持,进行制度优化、改善消费环境。*策通过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扩大社保等举措,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大个税改革、调控房价等,减轻居民支出压力,增强消费内生动能。促消费举措,从以往的“全面”刺激为主、向“结构性”支持转变,比如因地制宜安排补贴、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等,并通过制度优化,改善消费环境。

在供给端创造需求,通过科技和业态等创新,扩大新型消费供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村基建、新型基建等领域。引导科技创新,扩大新型、绿色、高技术商品的供给;比如5G技术应用,创造出了5G通信、5G手机等需求。推动业态创新,比如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培育新场景、新模式等。同时,加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农村流通体系等基础建设,推动消费下沉。

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供应链收缩”大背景下,“需求侧改革”激发内需活力,适逢其时。年起,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已开始逐步体现,但仍低于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可比阶段。在近年来的全球供应链收缩、重构大背景下,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趋于减弱,内需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需求侧改革”有助于加快激发内需活力,助力经济增长动能切换。

*策助力内需加快释放下,全方位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服务消费提升空间巨大、“长尾效应”下大众消费升级空间广阔。中国人均GDP在年跨过美元门槛、年首次突破美元,消费升级需求加快释放。其中,医疗、文化娱乐等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上升趋势“确定”、空间较大。实物消费升级,在必需消费中体现为追求高品质和健康、在可选消费中体现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源晨会丨ldquo需求侧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