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南怀瑾先生中国文化政治道德的必备条件,要
TUhjnbcbe - 2021/5/30 6:00:00
北京酒渣鼻治疗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

◆◆◆◆◆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被孔子训得没有办法,只好讲了真话了。他这一套话是谋略家的思想,后来到了战国的时候,谋略家也叫做纵横家,如苏秦、张仪这两位年轻的读书人,基辛格比他们差得远。

所谓纵横,还有个名词叫长短术,也叫做钩距术。将来读到古书上这些名词,都要知道是什么东西,也就是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原理。普通人不懂这个原理,对方一千斤的拳头打过来,自己起码要一千一百斤的力量才能抵得住。如果自己只有九百九十斤的力量,就一定吃瘪了。可是四两拨千斤的原理,一千斤的拳头打过来,自己略略向后闪让,让到距他拳力所到的地方一分远,隔一件衣服就挨不了打。卸去了他的力量,然后自己身子侧一下,让开一条路来,两个手指头帮他一点小忙,牵着他的拳头,顺着他的千斤来势,沿着他的去向轻轻一带一送,变成一千五百斤的力量,向空间里冲,他扑倒了。可是这一闪后、一侧身是很难的,我看见练太极拳的人在那里一摸一摸的,如练到能扭过来、拧过来就行了。否则人家的拳打过来还扭不动,拧不转,那就完了。这些原理就叫长短术、钩距学。用长可以制短,用短可以制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这也是谋略家。战国的时候,这些谋略家就是所谓游说之士。基辛格到处跑,在形态上就是实行游说,动之以利害。这一套东西,要熟读《国语》、《战国策》,里面全有。可是要注意,学这一套,要以道德为基础,不要乱用,应该知而不用。为了救别人、救国家、救社会,不得已而用之则可。如果经常用这套整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现在我们看到冉求完全拿谋略家的姿态出现了,被老师一骂,就被骂出真话来了。他说,老师,话要说回来,颛臾这个国家,紧靠我们鲁国边境的费城,现在如果不把它拿过来,将来鲁国的后代子孙,会成为大问题。现在乘它衰弱的时候,正好把它拿过来。这才是冉求的本意,可见冉求参加了季家的*事会议,他到底是一个参谋长。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孔子又骂冉求了,他说冉求,我告诉你,一个君子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明明心里想要这个东西,却装模作样说:“不要!不要!”把这件东西丢开了,然后又另外编一套理由,用很多好听的话,把它拿过来。这种态度是君子人最厌恶的。不但个人的道德不应该,*治的道德更不应该。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这就与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思想有关,也就是中国*治思想、经济思想的基本。

孔子说,据我所知,不但是一国,乃至一家人家,不怕少而怕不能均衡。以*治观念来说,不能平等;以经济观念来说,收支不能均衡。不怕穷而怕不安,内部要安定。个人而言,要安贫乐道。安于贫也是一件很难的事。这几句话发挥起来很多了,在我们个人方面,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这几点都很重要。均衡了就无所谓贫。不管均贫也好,均富也好,就无所谓贫富了;和了就没有多少的问题;真正安定了,就没有危险。这是三个大原则。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上面讲了半天,都是内部本身的*治修明、经济安定。国家能够做到这样,国际*治上一定发生影响,其他国家一定信服了。假使还有远人不服,于是用*事去侵略人家,叫人家硬来顺服,那就是霸道。王道不是这样,人家还不服,要反省自己:国家的*治德望,以及个人的德业修养是否还有欠缺?从文化基本上着手,发扬自己的文化,奠定自己的国格、人格,充沛自己的德养,人家受了感化,自然会来。到了那个时候,“既来之,则安之”。全世界和平相处,相安无事,天下太平。这是基本原则。我们要知道这不止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思想所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现在的结论,直骂他的两个学生了。他说,子路、冉求,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等于现在美国的基辛格),远人不服(好像中东一直就不妥协,不服气,到处吃瘪),而不能来也;人家不服你的气,你的*治道德无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在国内则弄得分崩离析、意见分歧,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崩溃的。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就好比某些国家,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家的视线,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说,你们因为许多内*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孔子说了这个话不久,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祸起萧墙”这句话,在文学上典故,就是从孔子这句话来的。

这一段文字的大概已经解释完了。在进入本文之先,我们曾提到过一点:中国文化的精神在“兴灭国,继绝世”。第二点:如何完成一个高级干部幕僚的臣道。综合来说,中国文化*治道德的必备条件,要济困扶危,抑强助弱。所以国父的思想,提倡联合弱小民族,确是中国文化的一贯思想。在个人而言,帮助颠沛流离、有艰难、有困苦的人。如果不能帮助老板这样做,孔子认为这是根本不对的。同时也讲到,只晓得扩充*备、发动侵略,而内部民不聊生,国民经济不能安定,是历史的大过错、社会的大毛病,也是*治的大问题。这一段同时还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思想,也就是国父民生主义思想的根源,讲均衡的道理。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直播预告

恒南大讲堂《遇见南师》系列之“人生的内修外用功夫——《原本大学微言》导读”于11月27日19:30-21:00直播,诚邀您收看。

(扫码,进入直播间)

往期·推荐

南怀瑾先生:我常常告诉工商界朋友,做生意要效法几个人

南怀瑾先生:如何在浊世中慢慢修习到身心清静

南怀瑾先生:为什么身心上困顿痛苦的人,成就会大呢?

南怀瑾先生:秘密中的秘密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选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怀瑾先生中国文化政治道德的必备条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