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是文创产品的‘身份证’!”在年服贸会暨北京文博会贵州展区,一张张盖有“贵州省版权局”的版权登记证,成为文创产品亮相的“最佳辅助”,为50多个贵州文创、非遗产品,增加了新的亮点和卖点。
保护文创产品设计“脑洞”,“版权”对个人而言,能提高作品价值;对文化企业而言,版权是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
“一幅水城农民画售价在元至元,有版权后,企业将IP授权给文创或动漫制作,每年授权费在至00元不等。”参展商之一,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设计师徐小迪告诉记者,如果文化IP通过项目来进行授权,价格在至元,“一个文化IP可以多种授权衍生品开发,是可以长期使用、多次开发和持续变现的。”
在文博会贵州展馆,一张张版权证“坐实”文创产品“正版”身份,不仅为打造贵州文化IP助力,也为民族民间文化确权,助力脱贫攻坚赋能。
9月5日,在文博会首个开放日上,贵州面向全球作《实施版权服务工程打造“贵版”品牌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版权力量》的主题发布。明确将开展面向全省民族民间文化作品的全覆盖版权公益服务,着力打造和推出“贵版”品牌。
携版权服务工程亮相文博会,贵州有的不仅是态度。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贵州的作品登记量已突破8万件,比去年翻番,全年登记量有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版权服务“不掉线”,在今年下半年,贵州将对不低于50家的涉农文化企业进行版权登记“上门服务”,直接或间接惠及民族民间文化作品版权人不少于人,登记作品不少于件,覆盖9个市州。同时,重点针对深度贫困的9+3县区,并适当覆盖其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的县区,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间文创企业、民间艺人分别开展版权登记。
此外,“十四五”期间,贵州将着力把民族民间文化版权服务工程打造成为在全国独树一帜的版权社会服务工作特色抓手、载体。同时明确,将培育一批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产业创造、保护、运用的国家级版权示范单位,争创全国版权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