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苏畅张宏凡基于微博客户端的彝族文化
TUhjnbcbe - 2021/3/13 19:43:00

(图片来自网络)

基于微博客户端的彝族文化创新传播探究

苏畅张宏凡

原文载《红河学院学报》年第2期

(作者苏畅系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摘要]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拥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随着经济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彝族文化的传统传播方式受到冲击和挑战,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的运用还未及时跟上,尤其在以微博客户端为代表的手机新媒体上的运用更显薄弱。微博客户端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特征,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对彝族文化传播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并为其带来新的生机。文章基于微博客户端传播特性入手,探讨其对彝族文化传播的影响,并针对微博的热门新功能总结出适合其创新传播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为我国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彝族文化;微博客户端;创新;传播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社交媒体与彝族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YZWH)

彝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其历史悠久,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其中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拥有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在建筑、服饰、饮食、语言文字、文学、宗教、历法、节日习俗、待客及庆典礼仪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具人文价值与历史价值,推动彝族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更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瑰宝能又快又好地“走出去”。目前,随着经济及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年1月,据中国互联网络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手机网民达6.95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53.2%。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大众已不满足于通过传统的方式如电视、报纸、广播来接触了解这个世界,更享受通过互联网搭起的桥梁来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手机上网已成为主流。而随着新媒体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彝族文化的传播方式也遇到了“瓶颈”,其主要还停留在依靠传统媒体为主的传播模式,在新媒体的运用上更是十分缺少且影响力薄弱,传播内容则较枯燥乏味,且很难引起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共鸣,这不仅不利于彝族文化的广泛传播,更可能会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思考其在微博客户端的创新传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微博客户端的传播特性

微博客户端是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的微博客,一句话,博客即可做博文发表、评论、转发、点赞等功能的客户端软件。年5月16日,微博公布了年第一季度财报,其数据显示,截至年3月31日,微博月活跃用户达3.4亿。针对目前手机上网的社会主流趋势,微博不断由电脑端向手机客户端发展倾斜,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新功能,如突出手机视频拍客功能的“微博故事”、顺应热潮的手机“微博直播”以及以深度图文为特色的“头条文章”等。总体来说,微博客户端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特性:

1.即时性与便捷性。微博客户端依托于手机界面,其操作简单,且不需要任何费用,真正意义上打破时空的限制,正如进入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界面的广告语:“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人们不仅能随时随地在微博客户端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还能在微博客户端上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供别人浏览。因此,微博客户端上的信息获取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微博客户端发布速度超越传统媒体,并整合了传播途径,可以一键操作将信息内容分享到QQ空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畅张宏凡基于微博客户端的彝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