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杜钢建创意中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TUhjnbcbe - 2021/2/27 10:25:00
孙某问大腿长有白斑,患者想知道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最好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qiujiu/4283.html

创意中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杜钢建

在中国,过去20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回顾20年前在北京倡导文化创意产业时,起步艰难。随着年7月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开始有了历史性机遇。年7月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后,中央*府迅速组织各方力量,开始组建北京奥组委。我担任北京奥组委行*体制设计组执行组长。

记得希腊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派出大量的观察员考察希腊奥运的组织活动等。我们根据希腊奥运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来完善北京奥组委行*体制和管理流程的诸多细节问题。在北京奥组委的组建过程中,我与北京奥运申办的专家设计团队的朋友们开始建立创意中国产业联盟,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发展。我被大家推举为创意中国产业联盟主任委员。创意中国产业联盟的活动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回顾创意中国产业联盟的活动,年5月21日搜狐网直播的“国家营销:铸造中国21世纪的世界形象”活动中我提出一些观点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以下仅附与我有关的谈话内容。

国家营销:铸造中国21世纪的世界形象——年5月21日搜狐网直播“

创意产业,21世纪中国的历史机遇”聊天实录

第七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5月2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本届科博会科技奥运馆,有一个令许多参展者感到意外的展览——“创意中国”行动成果展。这是由中国太平洋学会等六个单位共同推出的展览,展示以塑造北京申奥整体形象、推动申奥成功为开端的中国创意产业成果。搜狐网于5月21日12时邀请北京申奥整体形象专家顾问团的3名核心成员,中国太平洋学会负责人,著名学者杨子云、杜钢建、苏彤做客搜狐聊天。

嘉宾介绍:杜钢建:创意中国产业联盟主任委员,中国太平洋学会秘书长,国家行*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宪*、人权、公共管理及新儒学。兼任多个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等多个地方*府的顾问,是国内公认的权威国情专家。精通英、日、韩、德四门外语,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网友:创意中国行动是怎么回事?主持人:这个行动的目的是不是要把我们过去追求的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

杜钢建:应该说创意中国这个行动,是有它长久的历史积淀的,同时也有它的客观基础。对于创意中国这个行动,在整个思路的构架上,杨会长和苏先生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包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开发,包括对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结合当今中国发展的实际与需求。可以说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相一致的这样的思路下,促进国内各个产业领域的一个协调发展。经济文化*治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对外的开放,对内改革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多层次的思路。所以创意中国这个提法很好,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个产业领域,不局限于为了经济的发展。因为创意中国是多层面,我的感觉涉及到经济,社会,*治,文化,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创意中国这个行动,从产业介入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产业更新,创新这个思路去调整。我觉得这个切入点非常好。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第二个看法就是从这个切入点切入进去以后,我们需要全方位思考,创新中国。因为创意这个词一般翻译成创新,创意最早是香港,日本,韩国这些使用。我们说创意中国也就是创新中国。既然是创新中国,涉及的层面就相当的多。

所以我认为苏先生,和杨会长提出的创意中国的思路,是与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正好是不谋而合。是要推进整个发展的协调,我们的产业领域的不平衡,我们的创意产业相对的环节的薄弱,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尽管这些年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还有一个实践的过程,等等需要推进这些的发展。它从很多各个方面领域对我们的改革都有推进。

比如说创意中国,创意产业,其中一个重要是要创意*府。其实我们在十六大报告当中就提出了一个,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这是我们*府今后的改革当中需要继续进行的。所以我认为创意行为要真正有实效,真正要有发展,创意*府,涉及一系列的行*体制要改革,*府的职能要转变,要不断的向深度发展。我们说转变职能,过去我们93年提出转变*府职能,现在已经10余年了,我们在这一轮继续提出。我们现在说转变*府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这就是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意活动,不断的创新*府各项制度,紧紧抓住行*审批制度改革不放,把那些不必要的,管不了的,管不好的一些职能,该削减下决心削减。该调整的下决心调整。这样为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制度空间,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空间。
  

我们说按照科学发展观,我们要促进国内各个领域的发展,城乡的协调,一个方面的发展,创意的空间非常之大。创意的思路非常清晰。剩下的我想是大家按照这么一个思路,怎么样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建议,创新各项制度,回过头来,我们*府提出的体制创新,打破陈旧的体制,向体制开刀。

十六大以前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有同志说很敏感,体制怎么能够开刀,十六大以后给大家卸下了这个思想的包袱,第一要把官本位的思想,转变到服务型*府,真正的转变到责任型的*府,转变到有限的*府方向上来。

所以我们说创意中国这个行动,它真正将来的效益靠什么,要打开制度空间,打开*策空间,首先要制度创新,通过这些改革来不断的提升我们各项创意活动。

所以我说全民创新,创意社会,创意*府,这是全方位的,不仅在经济领域要创新,而且我们要全社会形成一种创意的风气。要不断的与时俱进的打破一系列陈旧的观念,要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所以我们整个的创意活动,到最后从*府创新一直到纵深发展,要推进*治改革。十六大提出*治文明建设,说三大文明提出了*治文明,这个很好。发展目标论,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总目标,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怎么能以人为本呢?现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经过不断的思想斗争和发展,现在以人为本成为我们*的建设的方针,*府的改革方针。整个创意中国行动,这套文化理念,归根到底就是以人为本。

网友:创意*府是什么概念,能简单的表述一下,是*府的什么体制改革吗?

杜钢建:创意*府的概念,创意就是创新,就是要建设一个新型的*府模式,我们过去*府有很多模式,其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府模式,要转变,转变成服务型的*府。从管制性的*府通俗的说也是审批型的*府,我们发现*府不该审批的审批,该审批的审批,所以有个体制四化的弊端。官本位要向民本位转变,人本位转变。

我们就是要建设一个以民为本的*府。中央一再要推动行*审批改革深化,有人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做了很多的承诺,五年当中,咱们改革难以到位,原因是我们的审批要不断的要向规制的改革方向发展。我们审批行为只涉及到申请人,提出申请的处理行为的事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就是微观规制经济理论。其中有一本书名字叫微观规制经济理论,这个作者是日本的学者,我们才了解原来还有一个规制理论。经济规制要大幅度的放松,你才能按照世贸的要求,让民营经济进来竞争,要打破垄断,打破行业垄断,要不断的鼓励民营经济在一个领域当中活跃舞台。所以我们说一旦发展以后,就有一个理论要重视,就是规制理论,通过规则限制自由。这就叫规制。所有*府制定规则,限制了市场主体的自由行驶的这些行为都要不断的调整。

有人说这是日本人造的词,我说这叫数典忘祖。这个汉字是从中国古代来的。你看看文献里边都有大量的使用规制。规制针对的就是自由。自由这个词大家又忘记了,很多人说中国人懂什么自由啊。比如说唐超有个官人叫王建,王建做官的时候不知道自由的可贵,一旦失官的时候,就知道自由值得珍惜了。韩御提到的“马思自由悲”,也是这个自由。

杜钢建:这两个观念都谈得很好。因为创意产业要发展,首先创意就是创新,创新就是要思想解放,要不断的与时俱进。苏先生刚才介绍了很多的理念,要在创意的活动当中,逐步的推广,要有一个人人能够自由的抒发意见,这么一个氛围。
  

主持人:我觉得中国现在可能最需要创意来解决的可能应该是两岸的关系问题,在30年代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当时国共两*搁置意识形态对立,以共同抗日为前提结成统一战线,今天是不是可以在维持两岸现状为前提来进行广泛交流,可能是两岸可以接受的。是不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创意?

杜钢建:我们希望维持现状,并且不断的加深经贸往来,努力向三通推进。台海关系怎么创意,我们一个重要创意就是,我们能不能考虑把福建省变成特区,*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向台湾开放。让台湾正确的了解什么叫中国,什么叫中国文化,现在可能很多台湾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是停留在文化大革命的阶段,能不能把福建作为一个*治特区,经济特区,全方位的向台湾开放。这不就是一个创意的思路吗?

我到福建看妈祖庙,如果从老一代,到年轻一代,这么多的往来,我说不用担心台湾独立出去的这个话题。我们就是要注重处理好两岸的文化交往,抓紧推进三通,抓紧促进青少年一代的深度往来,让台湾的学生到这里来考察,参观,抓紧年轻一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这个文化就是苏先生他们这个面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充满仁爱精神的文化气息。应该成为我们两岸共同要推进的一个理论思路,通过这些形象的,生动的认识,让老一代和年轻的一代,共同加深两岸的理解。

现在应该说台湾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大陆很不了解,而老一代虽然有怀旧的情怀,但是依然受制于*策,框架的一些限制。所以我说这个海峡关系怎么创意呢?至少要考虑到把福建作为一个*治特区,拿福建和台湾做自由贸易区,台湾到大陆来所有的货物,在福建进口的,都不要再收税了,所有的货物都是零关税能不能这样,能不能让妈祖庙,成为台湾人民充分自由朝拜的一个圣地呢?

所以杨会长,苏先生他们的创意中国的思路下,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方面。包括在香港问题上,为什么不可以推出一些一系列的创意行动呢?

杜钢建:教育目标要明确。我们刚才谈到了很多具体的问题,我们说要一个民族有没有创意的冲动,有没有创新的精神,很大的层面说是在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方面是失败的,因为经过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思想火花越来越少。我有一个学生,他大学的时候很有创意,不断的提出各种问题,本科四年毕业以后,他要读研究生了,我又指导他读研究生,读研究生的期间我就发现他的思想越来越少,然后读完研究生又读博士生。他一来谈了以后,我感觉大吃一惊,我说你叫什么名字呀,他说了以后,他说你说的那个人不是死了吗?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人,被教育制度扼杀了。

杜钢建:前面我们讲蔡元培倡导的教育就是要包容,要兼容,这个学生发表一点点的想法,结果就有这个老师,那个老师不断的批评他,这个有方向问题,最后他方向迷失了,没有方向了。国际教育方面的人权都写得非常的具体。人性的发展就是人的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把人的个性阉割掉。个性阉割掉的民族还有创新吗?

杜钢建:我认为它主要是不仅有它的直接的经济效应,我更看重他的社会效益。更看重通过创意产业的推进,它可以带动我们在很多方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的深度的思想变革,以及其他的改革创新。特别是通过创意产业这样一种活动,我们要逐渐的更加推进对外开放的速度,我们说要以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按照我们太平洋学会的宗旨,要有一个太平洋的观念,有一个放眼全球的观念。所以苏先生讲的一套哲学的理念,就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全世界开放的一个思想体系。我更看重这种社会效应。所以我愿意投身这种活动,积极的协助杨会长和苏先生他们鼓吹一个创意产业。

杜钢建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钢建创意中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