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也是一个有着多种崇拜的民族,归纳起来有祖灵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3大类。在彝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三观,即三界观(天界、地界、地下界)、万物有灵观、万物雌雄观。基于彝族根深蒂固的认识和观念,构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毕摩文化。毕摩文化是彝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彝族文化的核心,毕摩,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意为“有知识的长者”,是彝族社会中掌握文字,通晓历算,从事宗教和文化活动的男性祭司.毕摩主要以经书和祭仪为载体,以*神信仰和巫术祭仪为核心,跨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者。他们知识丰富,熟悉古彝文,掌握和通晓彝文典籍,他们是彝族民间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和组织者,又是彝族宗教和信仰的代表人物。毕摩是彝族文化和文字的传承者,毕摩整理和收集着大量彝族文字的文献,彝族文字语言才得以保留下来。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古老的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包括六大方言。而彝族故里的巍山属于藏缅语族中的云南西方语,其东山和西山语言又稍有差别。“彝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彝族自称(nosupuma)"诺苏补玛"、"乃苏讼纳"。汉文史志称"爨文"、"韪书"、"夷文"、"銮字"等,又称“毕摩文”,是彝族毕摩长久使用的民族古文字,是一种划刻的表意的单音节文字,是世界表音文字始祖,其最早代表《彝族毕摩经》。古彝文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并且是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古文字。已发现的古彝文距今有年至1万年,代表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且萨乌牛说:“彝文原本是创制于原始母系氏族哎哺时代的古老文字,当不晚于夏朝。”
根据《彝族源流》《西南彝志》彝族最早出现记录文字的是哎哺时代,彝族先民已经出现“心想知识,口讲知识,手写知识”“哎君不知年,纪年树上看,哺王不知月,纪月石上祭”。昆明金宝山出土距今1万年至1.2万年前的划刻文字可以佐证。彝族文字可以释读甲骨文。在各类考古的挖掘中遇到石刻文字,大多被毕摩用彝族文字获得解释,比如西安半坡,四川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划刻字符。而目前全球考古出土的多个不同划刻字符,大多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彝文。甲骨文字符中大部分是古彝文,甚至有说法古彝文比甲骨文更早,古彝文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划刻方式是形成汉文字笔划的决定因素。古彝文向全世界传播促进了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字形成,甚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的文字也来源于古彝文。刘志一教授基于世界各地出土的古彝文字和实物为铁证,说明了‘古彝文-苏美尔文-拉丁文-英、德、法、俄文’的历史沿线”;斑远老先生将古彝文和苏美尔文对照研究后得出了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的结论。西方学者也认为古彝文即苏美儿(楔)形文字是西方表音文字的始祖。
彝族文字记载大量的彝族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文学神话等彝族文化。其中《勒俄特伊》、《指路经》和《万字归宗》等经典,堪称研究彝族文化的源头,是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融为一体。《土鲁窦吉》等详细阐释了河图洛书,阴阳八卦五行,十月太阳历法等内容。《玛木特依》是彝族传世教育佳著。为人们所熟知的彝族文献《西南彝志》是记叙彝族历史、风俗的,被誉为彝族的百科全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