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刘曙光未来5年世界文化遗产该这样发展
TUhjnbcbe - 2021/2/8 20:43:00
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         http://m.39.net/pf/a_7696544.html
本文根据作者在“世纪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专业培训班上的授课内容整理。

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

——关于十四五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发展规划的思考

刘曙光

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已经走过了35年的光荣历程,登临到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高度,一派春华秋实的美好风光。面临新时代国际国内世界遗产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需要平心静气的梳理一下过去的成败得失,问一问自己投身世界遗产的美好初心还在不在?变了多少?展望一下未来的5年,10年,20年。

众所周知,刚刚结束的*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振奋人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年建成文化强国,而且是将文化强国的建设排在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前面,特别令人振奋。*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一直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突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现在又明确提出在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符合逻辑、顺应时代的发展结果。在文化强国的建设当中,首先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我们文化遗产事业和博物馆事业。而在文化遗产事业中,世界遗产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在我们的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作为从业者,应该深入思考并且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做一番展望吧。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张图片,这是我向文研院的安磊同志借来的。它详细罗列了截至目前与文物事业有关的*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策,可以看出今天的文化遗产工作是在怎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这其中最突出的,是习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等论述,还有习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系列的论述、指示、批示。我回想起,在年刚刚看到总书记关于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的重要批示时,曾经是那样的兴奋。现在,我们在总书记的亲自带领下,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做出了丰富的实践和探索,中国文物事业、文化遗产事业在全局工作中的战略位置,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能集中体现习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传承论述精神的,是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在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审议通过的。两年来,全国文物系统以及国家的很多部门都在围绕着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而不断推出新的举措,不断尝试一些新的改革,涉及体制、机制、机构、人员、工作等等,文物事业的工作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是从*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互联网+,到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文旅融合等等一整套面向国内外的方针*策和改革措施,是中国全面迈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最多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更要体现在文化方面,因为所有经济、*事、社会的发展成果,最后都要集中体现在文化的发展上。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果没有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其他的高质量也是靠不住的。所以在高质量的发展当中,文化遗产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反而是更加突出的。我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前不久,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治局集体学习中,围绕考古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委*府把文化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后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实际的举措,就是在关于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对于文化新的定位、排位及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开阔视野、扩大胸襟,提高*治站位,把我们的工作,与*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与两个一百年、与伟大复兴中国梦更加自觉、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我们谋划十四五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可谓正当其时。据我所知,国家文物局已经委托有关单位编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我对这个大规划还不得其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下中国的世界遗产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我看来,习总书记年7月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所作的批示,就是我们制定十四五世界遗产规划的指导原则。一个是“要统筹安排”,一个是“三个有利于”。总书记的批示,不仅适用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实际,也非常契合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实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性的把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贯彻到中国世界遗产的十四五规划当中去。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习总书记年7月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所作的批示

具体说来怎么贯彻呢?一是守正创新,做好统筹协调;二是提升内涵,追求高质量发展。如果在这两个基本方向上能够有很多具体的措施做支撑,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就容易落到实处。

守正创新,正为新纲,何为“正”?

1

中国之“正”

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讲过守正创新的问题。这个“正”在我们世界遗产领域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我们可以从总书记今年5月11日在视察云冈石窟的一番讲话中找到如下答案: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年5月11日考察云冈石窟

第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看中国世界遗产时,我们要有站在世界看中国遗产的自觉性和高度,而不能只是站在中国来看中国的世界遗产。对中国世界遗产的认识、保护、管理,在满足中国当前需要的同时具有世界的意义。这是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之“正”的第一点。第二,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在大同视察时讲“始终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很有针对性;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发展旅游也不能冲击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一处世界遗产地,都绝对不能在保护这个问题上含糊其词,或者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能去冒安全的风险。第三,深入挖掘遗产蕴含的价值,讲好遗产故事。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为了发挥世界遗产的当代价值、当代作用而保护。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的这番谈话,为我们指明了文物工作守正创新的中国之“正”。

2

世界之“正”

从国际上来看,对世界遗产影响巨大的是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个议程是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与各国领袖共同签署的,是中国*府加入的国际行动。“议程”设置了17个发展目标。其中在目标11.4中就明确提出,进一步努力保护和捍卫世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在17个发展目标中有3个直接涉及到了文物和旅游,但从内容来看,全部目标都直接或者间接与世界遗产相关,因为这些目标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年11月第20届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通过了《将可持续发展视角融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策文件》。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适应。衡量世界遗产保护的标准除了强调突出普遍价值,也将所有保护管理策略置于更加广泛的“环境可持续”、“社会包容性发展”、“经济包容性发展”和“安全与和平”等可持续性议题。这表明,衡量世界遗产保护的标准变了,风向变了。我们注意到,年7月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专门召开了边会,讨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目标的本地化问题,讨论怎样让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各国各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可见,现在的世界遗产全面纳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世界遗产保护不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专业和技术问题,而是一项涉及广泛的*治议题。由此可见,世界之“正”,也是把遗产的保护作为最基本最根本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的公约叫《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公约》;我们的法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要任务是保护,没有保护就无从谈论其他。尤其是在今天许多遗产的保护被冲击或冲淡的情况下,更要强调对遗产的保护。这是世界之“正”的第一条,与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之“正”完全一致。世界之“正”的第二点,是强调以人文本的保护,强调社区参与保护与管理。保护是一个当代的命题,保护是为了人,为了当代人今天的生活。另外,国际上更强调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管理。国际语境下的社区与我们的社区有所不同,更像是一个地域概念,包括遗产地的山川地理、人文,也包括社会组织、*府等等,更强调遗产属地的一切。世界之“正”的第三点,是强调促进文化间对话、建设和平、推动可持续发展。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是联合国的立身之本。

3

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文化领域开始越来越多地谈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主要内容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连接点在哪里?我认为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环境等多方面,最终体现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世界遗产也是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利益,二者的目标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的。所以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逻辑联系的原点就是社会可持续发展。

世界遗产中心关于缔约国在执行世界遗产公约时应当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

世界遗产中心从环境的可持续性、包容性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和平安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文件,并在长期的实践总结基础上,较为全面的谋划了世界遗产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基本理念和策略。例如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最成功的案例。

吴哥古迹之小吴哥城

我们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柬埔寨内战刚一停止,国际社会就开始策划开展吴哥古迹保护行动。中国作为早期的倡议国之一,一直积极参与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的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年至年,柬埔寨建立文物管理机构,制定文物保护法律,搭建起与国际组织合作的平台和基础。国际力量则集中力量对濒危的文物古迹实施抢救性保护。第二阶段,年至年,吴哥古迹保护行动的侧重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仍然是对文物古迹本体实施抢救保护,但同时围绕暹粒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展了大批项目。到了第三阶段,自年起,世界遗产中心连续通过了两个关于吴哥古迹的国际文件,不仅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曙光未来5年世界文化遗产该这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