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什么?易经贲[bēn]卦彖[tuàn]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将文化定为“天文”和“人文”,文化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并认为人们要认识并运用“天文”和“人文”为人服务。文化最早源于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各种假设。当人们看到打雷下雨等现象时,由敬畏心态化为对“雷神雨神”的崇拜,形成了对“神”进行祭祀的各种仪式,及相应的祭祀行为和物品的要求;当人们看到亲人逝去而念念不舍时,就假设他们还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并能够注视并庇佑着我们,所以也有了祭奠先祖的各种“制度”、“行为”和“物态”。“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是文化的具体内容,其中“心态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态”影响着“制度”,“制度”约束着“行为”,而“行为”将文化转变为“物态”。如果简单地描述一下,文化可以理解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之前人们生产可能主要依靠体力,现在靠机器,这是一种文化;之前人们坐马车,现在坐汽车,这也是一种文化;之前看报、看电视,现在看手机、看短视频,这些都是文化。企业文化是什么?什么是企业文化?与文化对应,可将其理解为“企业内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或者是企业内与任务完成和人际交往相关的各种方式,比如企业要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是某个人做决策还是群体做决策?是不是鼓励团队合作?下班后是大家各自回家还是一起小聚一下等都是企业文化的表现。企业文化处理的是“人与任务”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企业文化在内容上也分为不同层次。企业文化大师沙因将企业文化分为:人文饰物、支持的价值观和底层假设。“人文饰物”是企业文化中可见的部分。当你走进一个组织,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企业文化的“人文饰物”部分,比如企业的LOGO,企业宣传的标语、企业内人与人相处的方式、组织氛围、“家”的各种感受等;企业的“人文饰物”很容易区分,比如有的公司办公室内的工位之间没有任何隔档,而有的则都是独立的小房间;有的公司领导办公室门敞开着,有的公司领导办公室门则都是关闭状态,即使是透明的玻璃房间也都会装上百叶窗。但“人文饰物”并不能让你深入了解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因为你还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有些企业的“使命”或者“愿景”宣言看着很是相似,但他们的“企业文化”是一样的吗?“支持的价值观”回答了“为什么企业会如此表现”。企业所“支持的价值观”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深入地去调研才能了解。有的企业“支持”团队合作,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团队一起才能把事情做好,但也有的企业“支持”个人努力,是因为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有的企业比较注重管理层级,所以会通过“隔离”方式让领导高高在上,但也有的企业比较注重平等沟通,所以会通过“开放”方式让所有人能够自由交流。但需要注意的是“支持的价值观”并非人们告诉你他们“相信”什么,而是在实践中他们“相信”什么,即使企业提出了“客户导向”,但企业的产品可能根本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或者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能让客户满意;另外,即使是都“支持”客户导向的企业,其表现也可能会很是不同,无论是团队导向、个人导向,都不妨碍这家企业“以客户为中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跟企业的“底层假设”有关了。“底层假设”是企业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员工间共享的、心照不宣的处理“人”“事”关系的方式。它一方面受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信念、对事物的假设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企业发展过程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底层假设”与外部环境不匹配而导致企业遇到困难时,这些假设可能就会被放弃,但如果“底层假设”带着企业走向成功,它们就会被进一步强化,并成为共享理念和理所当然的做事方式。比如华为的“铁三角”战斗单元,以往产品、交付、营销三方面单打独斗失败了,但当他们组成一个团队之后却不断赢得胜利,这一经验被公司发现并验证之后,“铁三角”就成了华为进行客户营销的一种有效方式,并在公司内得到推广。在沙因企业文化三层次模型的基础上,也有学者将企业文化自内而外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等层次。理念层是企业所信奉的底层假设和价值观,制度层是企业落地各种理念的制度体系,行为层是在制度所界定的理念的各种行为规范要求和行为表现,物质层则是理念的各种外在物理符号,对应着“人文饰物”中“物”的部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