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共产*,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报告诗剧《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医护日记》首次舞台呈现之前,在后台,一位女演员她高高举着右手,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习着,只为了把台词说得更加磅礴、充满力量!
7月15日、16日连续两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卫健委主办,河北演艺集团承办,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河北省歌舞剧院演出的报告诗剧《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医护日记》在燕赵之声小剧场,首次舞台呈现。
“从年的冬天,到草长莺飞的春天,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来袭。令人感动的是那些医者仁心的白衣战士,从全国的四面八方逆行武汉,在死亡和重生交替出现的危难关头,燃烧着他们生命的火焰”。
深情而激昂的诗句在剧场中回荡着,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剧中人物原型肖思孟也来到了现场,开场的气氛立刻让她热泪盈眶,观看过程中更是几度落泪,演出结束后,她激动发言:“诗剧营造的环境和情景和我们去武汉之前几乎一模一样,把我们的感觉、感受、心理状况表现地也非常真实......这是医护工作者的天职,艺术家们把我们在战场上的战斗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我非常感动.....”
该剧创作源自真人真事,编剧是我省著名剧作家孙德民,在提笔创作前,他收集和阅读了大量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日记,被深深地感动着。“《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医护日记,从中我看到了‘90后’年轻医护人员内心的精神高地和价值坐标,非常感动。因为是有感而发,这首长诗四五天时间就创作完成了”。他希望通过这部剧把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表现出来,把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不畏生死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剧本3月8日完成初稿后,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河北演艺集团的高度重视,最终决定由省心连心艺术团演出。
(编剧孙德民讲话)
导演马海燕以“留存历史、留存崇高、留存壮美、留存精神、留存回忆、留存温度”为创作初衷和目的。在导演札记中她这样写道:“在疫情中逆行的医务人员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但他们也有普通人的喜乐哀惧,他们也为人父母、妻子、丈夫、子女,心中同样许许多多的牵挂。面对疫情,他们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全力以赴,守护生命,彰显出担当奉献的高贵品质和家国情怀。”在朗诵、情景表演、舞蹈等报告诗剧的传统舞台表现形式之外,该剧在戏剧化、情节化、人物化上下功夫,努力寻找着一种独特的呈现样式,追求舞台形式呈现的多样性,结合了LED、冰屏、灯光、音响等现代科技,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展示与开掘,营造出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融、厚重的史诗般场景再现。
(主演王晓英)
全剧以诗的意境营造为切入点,以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群体形象为主线,触及不同场景的医生和护士的日记、记忆,把他们工作的状态、足迹、心路历程、情感等凝聚在一起,从而使观众对这一抗疫历程有了“代入感”,油然而生一种崇高和伟大的敬意。基调积极向上、主题昂扬、大气恢弘、深沉感人、充满向前、向上的活力和乐观主义精神、必胜信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