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些年,随着西方占星学,塔罗牌,纸牌的引入,中国兴起一股学习西方灵性科学的思潮。
但“拿来主意”照搬西方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自己的国情。
由于经常被问及,
在这里我想从纸牌最常见用法—纸牌的适婚性,
来分析不同文化对纸牌解读的影响。
02
罗伯特老师在爱情之书(LoveCards)中对每张牌做了适婚性的评估,
系数越高适婚性就越低,意味着越不适婚
(这张表格不准,大家考虑一张牌适婚性时仍然围绕下面讨论的几个因素)。
这造成了许多纸牌新手在看到自己或伴侣“不适婚“时的恐慌。
我们以罗伯特老师所说的最不适婚三张牌5?,Q?以及10?为例,来讨论影响适婚性的几个因素:
03
1,自由议题(freedomissue):如果一个人有过度追求自由的议题,则降低适婚性,
5?本身是5再加上第一张业力牌也是5,
造成了过度追求自由和新的体验,难以安顿下来。
是罗伯特老师认为最不适婚的牌。
泰勒,的情感生活常有常新,每一次新专辑都带给歌迷不同的体验
2,难以决断的问题(indecision):
以Q?为代表,生命牌阵以及业力牌中包含了所有的3,
这个特性让Q?优柔寡断难以决断,常在感情路上开点小差;
Q?的阿汤哥,生命牌阵中的四个3让他成为最难以感受满足的人,也同时带来了非凡的创造力,虽然阿汤哥不能让自己满意,但影迷应该是很满足了。
3,控制议题(dominatecontrol):
除10?之外,还有8?,
以及以8和K为第一业力牌的6张牌,
都被罗伯特老师列入由于控制(和被控制)的问题,所以不适婚;
控制问题是罗伯特老师划出最多不适婚牌的因素。
娜姐61芳龄再交26岁男友,不是垂涎男友肌肉多,实在是年纪再大一点的男生就不听话了
但这个适婚系数表我们是否要照单全收呢,当然不是的,
让我们一一对照这几个在美国社会会造成不适婚的原因,
在中国社会会对婚姻造成多大影响:
04
1,自由的议题:
我认识一个5?,这几年来看到他几乎一年换一个州生活,这样的生活状态很难想象他准备好了认真开始一段有承诺的关系。
在我们公司工作过的很多白人,辞职原因是隔几年要搬到其他州去生活。
这种普遍的美式生活方式,在“熟人社会“为主导的中国并不多见。
中国人更倾向努力打拼,拓展人脉,在某个城市扎根下来。
所以中国社会追求的自由可能仅限于婚前再多尝试几次恋爱,
婚后跟朋友打麻将伴侣别干涉,
别翻看手机这些并不会影响结婚安顿下来的小问题。
也就是说,国情不一样,中国人追求的自由在于保有多少个人空间;
而美式自由更可能是大范围更新和探索生活领域,
有更多不确定性,更容易影响与婚姻相关的决定。
2,难以决断的问题。
Q?的罗伯特老师有5次婚姻,
他的许多Q?,3?客户跟他一样多次离婚或者干脆不婚。
他认为3的影响至关重要,焦虑,不满足,难以决断,这个也不错,那个也很好,我到底要挑谁?
我在国内有四个很熟的Q?,他们都挺早就结婚了,婚姻也是比较长久的,
但同时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对婚姻都是不满意甚至是后悔的。
那为什么中国的Q?比美国的Q?要稳定得多呢?
这与整个社会价值观是有关的,
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段话:“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主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力。。。。”
看到这段话的“个人”这个词的重要性了吧,整个美国建国的基础都是为了”维护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力“而设的,
这就不难理解,当美国人在情感,婚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
更倾向于依据个人感受来做决定。
而中国人在婚前选择中更务实,
婚后遇到让自己心动的人,个人感受也不能成为决定因素。
3,控制的议题,
这是被罗伯特老师划出最多“不适婚”牌的因素了。
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得很独立,生下来就自己睡,
手会抓就自己吃饭,
我们公司好几个大学生兼职都是学费靠贷款,生活费自己打工挣,
想要回家住多数是要给父母交房租的。
独立的观念根深蒂固,这对婚姻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例如离婚女人在美国很容易再嫁的更好,独自带小孩的单身妈妈甚至更抢手。
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于独立相反的控制问题则成了婚恋最大的障碍。
不管是柔弱无助型,还是控制欲太强的大姐大型,更容易在婚恋市场遭遇滑铁卢。
而中国情况则不同,家里有一个控制欲较强的家长是更普遍的现象,
这涉及到中国人较能接受类似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观念(反之亦然),
中国人更愿意牺牲部分个人独立性去妥协。
所以,在美国被划为红线的控制欲问题,对中国人的婚姻影响并没有这么严重。
05
除了不同国家文化的影响之外,同一个国家不同年代婚恋观也一样影响着纸牌的解读。
我看到不同年代的书对纸牌的解读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也让本文这些问题更加凸显。
总之,文化差异在纸牌解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欢迎大家继续深入挖掘。
悅蓉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