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南电商中心,记者团向电商中心负责人详细了解融水扶贫特色产品和电商运营情况。该中心主要以“电商公司+特色扶贫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面向全县个扶贫农产品合作社进行采购,并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通过打造统一品质、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的产品,让大山深处的农特产品搭乘“电商快车”进入千家万户。
搜狐网的旅游推荐官尚格格说,通过电商统一打包的方式把融水各种特色产品推出去,是对深山里农民最好的帮助,把他们种出来的东西都卖出去,让他们在家就有了好收入,这一做法十分值得推广。
记者团在彩云苗艺拍摄
记者团在广西传统工艺孵化中心体验传统苗绣在彩云苗艺和广西传统工艺孵化中心,采访团众多记者对苗绣编织饶有兴趣,围着拍摄采访。不少女记者还亲自上手体验了一把,当了一回苗家绣娘。记者团到双龙沟拍照打卡在国家级4A级景区双龙沟,记者们纷纷感叹融水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并对双龙沟景区通过旅游扶贫创新模式,帮助贫困户转化为生产者、演员和股东的模式大加赞赏。双龙沟景区通过林地承包、土地入股等方式与当地村集体和村民合作,开发了观光、休闲、康养等多种旅游产业,并与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三个工程紧密结合。目前,双龙沟景区带动县城北环方圆2公里9家农家乐发展,形成了生机勃勃乡村旅游产业新片区,提升了融水旅游品牌,撬动了旅游大资源,提高了贫困户收入。记者团在梦呜苗寨景区在采访中,记者团成员纷纷点赞融水“旅游+”发展模式,认为“旅游+扶贫”相结合的模式很值得推广。
新民晚报文旅策划主任刘征说,融水虽然是贫困县,但是在方方面面都做着很多努力。比如集散中心就做得很好,它不光是旅客的休息中心和服务中心,还展示和销售融水的特色农产品,在集散中心,游客就可以了解融水很多文化和产品,起到很好的推介作用。农民日报的记者陈子璇认为,融水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每周都设定一个小时的课程,还邀请非遗传承的老师亲自来教小朋友,很有特色。在两天的采访活动中,采访团用照相机、手机等寻找最佳角度,定格每一处精彩瞬间。记者们表示,将通过镜头和文字,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大苗山的发展,将采访中了解到的好方法、挖掘出的好经验向全国各地进行宣传推介,真切地反映融水人民的新生活和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的新变化,让社会各界更多地认识融水、了解融水。近年来,融水大苗山旅游扶贫成绩斐然,旅游扶贫互促的融水模式成功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年至年,全县2.9万多人通过旅游脱贫,预计年全县通过旅游脱贫人数超过3万人,占全县脱贫人数11.6万人的25%。
图文记者丨姚幸赵潇骁*杏俏实习:蒙成远
值班编辑丨李菲菲
责任编辑丨韦仕宏
责任监制丨石峰
出品单位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秀美融水风情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