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在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很常见的历史典故。那么“八拜之交”有什么来历?这还要从宋代的一个故事说起。
在中国宋代,徽宗时期著名文人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本来是出于惩戒目的的“八拜”,流传到后世,竟然演变为“八拜之交”这句俗语,也算是一桩趣事。至于异性兄弟结拜,其实也只是互相四拜,如同是拜对方的父母,正如顾炎武所言“四拜唯于父母得行之”。比如《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中描绘的施恩和武松结拜的场景:“当下饮过酒,施恩纳头便拜了四拜。武松连忙答礼,结为弟兄。”互相四拜,共八拜,这才是“八拜之交”的真正语源。
在民间,“八拜之交”还有一种说法。它指的是:
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
廉颇、蔺相如的刎颈之交
陈重、雷义的胶膝之交
张元伯、范巨卿的鸡黍之交
羊角哀、左伯桃的舍命之交
刘备、张飞和关羽的生死之交
管仲、鲍叔牙的管鲍之交
孔融和祢衡以及范云和何逊的忘年之交。
你知道这些典故吗?可以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你知道的故事。
|乐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荣誉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