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文化产业“互联网深度”示意图
任何产业都是围绕产品(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展开的,文化产业也如此。按照这三个维度的互联网程度,我们可以大体刻画出文化产业的互联网深度。其中生产维度的互联网深度是指生产者进入的难易,包括文化生产的自然门槛和规制准入(包括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准入许可)。其中自然门槛主要有技术要求、最低资本门槛、产业链长短等因素。生产者越容易进入,互联网深度越高。流通(传播)维度的互联网深度是指文化信息的传播是单向还是双向互动,是长通道还是短通道,其核心是各种形式的去中介化。决定传播环节互联网深度的因素主要有:准入管制、互联网社交发达程度、信息传播技术和费用等因素。消费维度的互联网深度是指消费者主权,包括消费者对消费时间的选择、对消费时段碎片化的选择、内容和内容的碎片化选择、消费场景选择、消费者隐私保护等。核心是文化消费从“我被允许消费什么”——“我想要消费什么”。由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共同合成的互联网深度,决定了该细分文化产业的“新”与“旧”。需要指出的是,对文化产业的这种“新”与“旧”理解是基于投资的目的,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类似经济增长中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我们认为一种文化产业越“新”,则其蕴含的投资机会越大。这样我们就构建了一个分析文化产业“新”与“旧”的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三个要素:文化内容的生产、文化内容的传播、文化内容的消费。任何一个环节的互联网深度,都将影响该文化产业的新旧。同时由文化产业自身性质决定,有些变化发生在生产环节,有些发生在传播环节,有些发生在消费环节。大多数时候三个环节的变化是同时发生的,而且三个环节之间也在相互影响。按照这个分析框架,我们很容易看到纸媒、广播、电影、缺乏交互的电视频道、出版等,都属于传统文化产业。大量在传统状态下有很高制作难度和门槛的PGC内容也属于传统文化。2.人口不是影响文化产业的关键因素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影响经常被人口因素所冲淡,我们认为人口因素不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观察到在生产力没有突变的很多年代,一辈又一辈的年轻人在消费着和祖辈同样的文化产品。那时候的年轻人也是年轻人,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发展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二次元文化、偶像文化呢?这是因为背后的生产力条件不一样。借助于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可以更精准更小众的生产和消费属于自己的文化内容。小众人群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容易被满足,背后实质是需求信息的精准传导以及依赖于社会高度垂直化分工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否则很多小批量的产品根本无法生产,因为规模不经济。因此人口和人口结构对文化产业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发生的,没有这些新技术,新一代的年轻人和上一代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基于以上理解,我们下面从“基于5G的大视频投资”、“智慧大屏:家庭互联的第一入口”、“网络信息安全:以国产化为机遇,以技术驱动为导向”三个领域来具体分析我们对文化科技产业投资三个具体赛道的理解。二、基于5G的大视频投资1.底层技术的变革会产生应用场景变化,出现新的机会,5G时代视频会是最先爆发的领域。过去几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完善,移动智能终端普及,互联网视频正以各种应用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网络视频、现场直播、在线教育、游戏直播、移动直播、视频通讯等。目前占领用户时间第一位的是视频,中国约90%的带宽被互联网视频占据。人类信息传播方式,正由图文传播向视频传播快速转变。而随着5G的普及,将会进一步推动大视频时代的全面到来。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3G时代以前,实际上还是以PC互联网为主导。而在3G图片时代,移动互联网开始崛起,用户在智能终端上能完成过去无法实现的功能。进入4G时代后,硬件和应用持续发展,衍生出了过去不可想象的市场空间和商业形态。这一切变化的根源在于,底层技术变革导致的应用场景变化,出现了新的流量分配机会。而5G强大的新特性必将带来新的技术和应用变革,从而产生新的机会。ITU定义了5G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通信(mMTC)和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其中,eMBB场景主要提升以“人”为中心的娱乐、社交等个人消费业务的通信体验,适用于高速率、大带宽的移动宽带业务,典型应用包括超高清视频、VR/AR视频等。mMTC和uRLLC则主要面向物物连接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视频领域对于带宽和速度的要求最高,距离普通消费者又最近,因此将会成为首先爆发的5G应用。2.互联网应用的全面视频化视频领域的爆发已经显而易见。我们认为,接下来互联网应用几乎都会视频化,即和视频流媒体化做深度融合。以目前互联网各个板块和应用分类来举例。第一类是本身就以视频为主的应用,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和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的视频内容目前正在向超高清视频方向发展,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4K内容出现,来满足用户更高的观赏需求。而短视频平台,则在视频交互上,直播互动上做深入,逐渐延伸出一定的视频社交、电商的需求。第二类是已经开始视频化的应用。譬如电商,可以看到从过去以图文为主到增加短视频内容,再到目前开始发力视频直播。因为随着图文到短视频再到直播,用户信息获取丰富度和交互性在增强,使得转化率在不断提升。游戏方面,云游戏是游戏和视频流媒体技术融合最典型的代表,目前也正在快速发展。本地生活服务方面,可以看到像美团、大众点评已经出现了大量用户分享的视频内容,平台也引导商家做探店等视频内容展示。第三类是还未视频化的应用形态。譬如在线阅读,目前还是以文字为主,也有引入图片甚至互动,但应用形态本身并未视频化。譬如信息搜索,在大视频时代,过去以百度为代表的传统信息检索并不适合,所以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形态。譬如社区,以豆瓣为代表的传统社区,大部分还停留在图文时代,而类似B站这种以特定群体UGC视频为主,形成了特有文化的视频社区,代表了大视频时代社区的一种发展方向。还未视频化形态的应用存在新的机会,甚至会诞生新一代的垂直平台。3.大视频市场驱动因素5G等技术驱动的大视频市场具有巨大机会,其驱动因素如下:(1)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智能终端普及,视频传输网络完善,特别是未来5G网络的普及,将给视频产业带来进一步腾飞的契机。(2)用户视频需求爆发式增长,要求不断提升:各种应用形态不断出现,如超清视频、短视频、在线教育、移动直播等。同时,人们对于视频的质量要求在提高,从高清到超高清,未来结合5G应用场景将出现更多的应用形态。(3)产业*策支持:不断利好的产业*策出台,年3月,工信部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的双重意义。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到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4K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领域实现超高清视频的规模化应用。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视频产业未来将迎来系统性机会,整个视频产业链都将有大发展。4.大视频市场投资机会分析大视频产业将蓬勃发展,那么大视频时代的投资机会在哪?我们将大视频产业分为3个层面,各自都具有相应的投资机会。(1)应用层/2C消费级产品首先是应用层面,这个层面最贴近普通用户。具体应用包括长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图文/视频编辑工具、云视频会议、VR/AR等。以疫情期间需求暴涨的云视频会议为例,视频会议从过去的传统硬件方案在向云视频转移,5G时代趋势会更明显,海外Zoom的成功上市就是印证,而国内则有小鱼易连等同类公司也在快速发展。敦鸿资产投资的芒果TV是视频平台的代表公司;投资的花椒直播则是移动直播的代表公司;投资的小影则是视频工具的代表公司;投资的美篇是中老年人图文视频社区的代表公司;投资的当红齐天则是VR领域的代表公司。(2)中间层/技术解决方案其次是中间层,这一层主要以2B类公司为主。在整个视频产业中,从内容采集、生产制作、存储传输、智能分发、管理运营、终端应用(包括文教娱乐、安防监控等垂直行业应用)整个产业环节中,都需要有专业技术公司为B端提供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这些公司往往在行业耕耘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和客户资源。敦鸿资产投资的虹软科技是计算机视觉算法领域的领导公司,主要应用在手机多摄像头成像和图像增强;投资的当虹科技则是超高清视频技术方面的领导公司,为传媒文化和公共安全等行业提供智能视频解决方案和视频云服务。虹软科技和当虹科技都已在科创板上市,两家的技术能力在各自领域都处在全球领先位置。(3)视频装备及核心零部件这一层面主要是为视频产业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视频装备主要为视频产业中终端装备如VR/AR硬件,或者重要功能性硬件产品,譬如当虹科技的智能全交互直播导播设备。核心零部件则主要指相关硬件产品中的核心零部件。整个产业链中不同的产品附加值不同,盈利情况也不同。因为涉及到相关硬件的研发制造,敦鸿资产只选择技术含量高,毛利率高,有市场门槛或者有战略价值的硬件产品。敦鸿资产投资的新思考是手机摄像头音圈马达领导厂商。三、智慧大屏:家庭互联的第一入口彩电是中国人的必备家用电器,中国人平均每天花超过分钟在客厅里的这块大屏上,毫无疑问这块大屏承载着中国家庭厚重的幸福感和家庭文化。大屏是家庭场景下信息触达用户的主要通道,用户通过这块屏在家庭场景下获取生活、娱乐、服务等信息,但长久以来这条信息通路是单向且被动的。近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深度在大屏上不断提升,更智慧、更懂用户的大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互联的第一入口。1.技术进步驱动大屏稳居客厅C位年6月,工信部正式发布4张5G商用牌照,移动、联通、电信和广电各获一张。值得注意的是,广电的此次获牌预示着在5G时代,大屏作为家庭场景中智能化最高的设备,将成为高清、高质、高度联网化的内容、服务与用户交互的重要窗口。具体来说,5G广接入、低延时、大流量的带宽速率将从根本上改变用户消费内容的方式和位置。5G更加灵活的微型基站部署使UHD/HDR、4K/8K等超高清的内容传输突破以往特定地域的限制,成为更加普适化的文娱场景。而更加高效的传输效率对内容制作和发行端而言同样极具吸引力,因为这将进一步丰富内容制作的形式和主体。从用户体验而言,4K/8K内容的物理属性以及人眼的视觉极限决定了小屏不会是其最佳的输出端口,而大屏则是承载4K/8K视频的最佳载体。因此,5G时代是信息流全面视频化,高质高清内容爆发的时代,5G带来的内容升级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激活了大屏的巨大潜力。技术升级同样体现在硬件端,相较于5年前,国内在面板材料、高清解码、语音交互、AI控制、算法推荐以及芯片处理器等领域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各电视厂商也纷纷将各自产品进行全面的功能升级,目前出厂的智能电视4K屏已成标配,8K屏在逐步推广,强化沉浸式高清体验和感官升级。在交互上,长期以来以五向键为指令逻辑的电视遥控器承担着大屏和用户的所有交互。而目前新一代的智能电视(以年下半年华为智慧屏发布为代表)在交互上不断升级,语音交互、手机触屏控制、手机遥控控制、影音多屏切换以及方便的多屏闪投功能不断推出,极大提升了用户使用大屏的交互体验,降低了大屏的“启动成本”,同时也打通用户在不同屏幕间的内容体验。未来,随着新技术带来的硬件升级,包括影音画质、AI、手势、体感、语音等感官升级和交互升级,大屏作为家庭场景的最优终端,其智能化趋势会使得客厅逐渐开始承担更多的应用场景,例如娱乐、购物、教育、健身等。加上大屏是家庭场景中固定的、集成度最高、且最智能化的设备,在未来全屋智能AIOT场景下有机会成为“中控枢纽”。2.互联网深度释放新的大屏商业模式和整体网民相比,目前大屏用户画像多为三高家庭,即高学历、高收入和高消费。从学历上来说,大屏用户相比整体网民学历更高,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9.8%;除了高学历,智能大屏用户还呈现出高收入和高消费的人群特征。企业高管、科技、教育、通讯、金融、建筑业等人群占比突出,具有较充裕的时间,且拥有比较强的购买力和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心;从地域分布来看,智能电视用户在一二线城市的占比较为集中,占比59%,三线及以下城市智能电视用户占比低于移动网民的分布,未来三线以下城市智能电视市场的拓展潜力大;从用户年龄来说,中青年(18-45岁)用户当属中流砥柱,占比高达72.8%。高价值的用户对应着丰富的商业价值。但在过去,由于硬件、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等因素限制,传统大屏只是一个信息输出的“水龙头”,对用户属性、场景以及偏好基本无感知。而随着大屏的互联网深度不断提升,更智慧,更懂用户的大屏上将承载更多的商业模式,内容、服务将通过智慧大屏千人千面、精准地触达用户。年是智能电视出货量超过传统电视的一年,在智能电视上开始出现安卓系统开机广告产品形态雏形,开机、屏保等初期产品逐渐被开发;随后的5年中,智慧大屏广告投放迅速增长,一方面,内容贴片、桌面、菜单、换肤等更多广告方案被开发出来。另一方面,AI互动广告、场景化营销(如“边看边买”)等创新形式也投入市场;年至今,视频媒体不断拓展会员体量,通过内容布局进行会员深耕。与此同时,应用、游戏、教育等增值服务持续扩张,为智慧大屏提供了愈加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商业化基础。未来,我们认为5G、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将为各类服务接入智慧大屏提供可能性,不断延伸智慧大屏的使用和营销场景。3.多屏共生,内容跨屏无缝流动是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的本质是工具,用户通过不同的屏连接互联网以获取信息、内容及服务。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每一个联网屏都是用户触达互联网的入口。换句话说,所有屏的存在价值和终极目的都是在特定场景下完成用户与互联网的对接,是信息输出、交互的载体设备。未来内容即入口,用户只关心内容,不关心内容来自哪块屏。因此,场景和体验是用户决策用哪块屏获取内容的最终决策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内容—场景—屏并非是封闭的对应关系,同一场景中为服务用户的不同需求经常需要多个屏共同完成(跨屏)。例如,在家庭大屏场景下,用户使用社交媒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