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讯
——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
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于年11月18至19日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原副主任、研究馆员石振怀教授,传统技艺类专家李劲松老师,非遗专家杨金凤老师和文史专家杨亦武老师为我区传承人授课,区文化活动中心非遗部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文体中心工作人员,全区各级各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7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主
要
内
容
11月18日上午,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支部书记*河为学员们为培训班做了开班动员,开班仪式由非遗部负责人苏俊祎主持。*书记就房山非遗工作概况和目前全北京整体文化建设尤其是非遗保护工作跟大家做了具体交流,动员我区各级各类传承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努力、发挥传承人工匠精神,为我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培训主要内容
简短动员之后,进入讲座环节。石振怀教授是北京非遗保护工程元老级资深专家,对全市非遗资源都非常了解,他的讲课题目是《解读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石教授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退出机制以及当前传承人评定存在的问题说起,然后对《办法》的特色和创新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如何破解当前非遗传承困境、传承人及保护单位的职责认定及进退机制、非遗分类保护等传承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让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更好地知晓、理解《办法》制定的意义、目的、依据和措施等,增强使命和担当意识,提高传承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非遗保护形势新发展,激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一步做好传承工作,着力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下午李劲松老师讲了题为《传承与创新、传统工艺振兴之路》的讲座。李老师称,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明创造。作为非遗传承人,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坚持与手艺同行,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造福人民。
培训主要内容
19日上午,杨金凤老师的讲课题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及多样性》,从如何采访、记录到如何到档案馆、博物馆查资料,讲的都是实际的非遗保护方法,非常有针对性、实践性、指导性,另外,还特别讲到了如何逐级申报非遗项目,如何提高站位,整体性申报市级、国家级项目,针对我区传承人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与了很多操作性强的建议,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下午,杨亦武老师又做了题为题目为《房山源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座。首先介绍了北京市的三个文化带,即: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在三个文化带中,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与北京文明的联系最为紧密,也正是这个文化带孕育了灿烂的北京文明,让北京文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接着杨老师分享了北京各区与这三个文化带的关系,我们居住的房山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西山永定河的西南起点,是它的主体元素和基础支撑,历史文化最为厚重。通过杨亦武老师的讲解,使我们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内涵、地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更增强了我们房山区群众的文化自信,也让我们更感受到了发展房山文化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培训圆满结束
培训会结束后,传承人们和保护单位负责人纷纷表示,经过此次培训,他们对于目前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了更多的认知,对于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明确的了解,今后他们将认真做好传承、保护工作,为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谢谢阅读!
安卓app下载
下载方法:
1、打开手机浏览器
2、扫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