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是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41号之后的有一个“进一步”。主要目的是: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特色发展,推动形成若干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经验模式,探索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长效机制,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通知是下发给ZF文旅厅(局)、发改委、财*厅(局),是官方的要求,在旅行社面临巨大困难之时,并没有给旅行社输入血液,很多人会认为不解渴,不能为旅行社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都是空话难以落实到自己的头上。
但是大家应该注意的是,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方向。这点不容错过!!
具体有哪些所指呢?
1、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为文体商旅综合体;
2、打造具有文化和旅游特色的高品位步行街;
3、建设集合文创商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
4、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5、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业态;
6、鼓励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
7、推动高品酒店和旅游民宿发展。
8、将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消费网点;
9、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0、创新文旅融合产品、业态、模式,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培育升级新型消费。
以上十点摘录自通知原文,也与旅行社密切相关。
关键词:
文化、旅游、消费
通知的目的在于消费提升,提升哪些内容呢?涉及文化和旅游。
自从国家旅游局被撤销,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后,更多同行并没有从认知上转变,依然是死死抱着“旅游”做旅游。并没有考虑文化和旅游的关系。
文化和旅游是并列的吗?事实上,文化是核心,旅游仅仅是载体。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空洞乏味的,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无不渗透着文化内涵。
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中我们往往把二者割裂开了,缺乏有机的融合,而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则可以促进旅游发展。
首先,文化会成为引领旅游的方向,旅游目的地本身就是以文化做标签,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在深挖自己的文化底蕴,没有历史文化也会打造现代文化或各种文化符号。
其次,文化还是对标维度。大家知道,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在特定历史、地理、*治、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文化不只是文凭学历,文化不只是音乐厅、博物馆,文化更是深植于民心里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共识。正因如此,文化可以形成一种凝聚力,而以文化作为同频的人群更容易产生共鸣。
第三,文化会让旅游中产生更多的兴奋点。旅游人们往往寻求的是一种有别于自身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异地活动。而当一脸茫然来到旅游目的地,是盲目无序。即使导游在前面喋喋不休的口吐莲花,客人也很难形成共鸣。在旅游行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按照旅行社操作规范,导游要负责讲解的,而真正导游在讲解时,有几个人在听呢?往往是几十人的大团也就十来个人会跟在导游后面听,是导游讲的不好么?不是,是没有形成共鸣,没有兴趣。
所以说,没有文化的旅行是乏味的,是无趣的。
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宫殿、庙宇、园林、碑文、古建这些是旅行社行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的,就拿最典型的故宫、颐和园来说,每一位游客都希望能走进去,看一看,也是旅行社同行开玩笑说的,这是来北京旅游的刚需。可是从故宫、颐和园出来的客人会有什么感觉呢?累!!走的路太多。为什么?疲沓,少了共鸣和兴奋点。
许多旅行社同行都天天面对着市场,总是在谈市场营销,跑市场,拜访客户,促销,降价,能想到的手段都想到了。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吗?不是,这只是在销售。
营销是在培育市场,培育客户,哪家旅行社能做呢?最近流行“割韭菜”一词,没有种韭菜,你割什么?
农民都知道没有春日的辛勤耕耘,哪来秋日的收获?
最近在京城的一家公司,从文化传播入手,不仅为旅游从业者做培训,还在普通人群中做推广,培养客群的兴趣爱好,提升旅游中的兴奋点。
古建彩绘是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出去旅游,都会被许多古建筑上彩绘的精美感叹,但很多时候,又是只知华丽不知所以。
而在这里通过听老师介绍,再加上自己亲自动手描绘,对古建筑的彩绘便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在今后出游中会增添更多的趣味。
一位参加者说,以前出门旅游,在寺庙、宫殿、园林中,经常会看到花花绿绿的各种图案,虽然导游有讲解,但没兴趣细听,也就一带而过,而通过在这的学习,了解很多知识点,再出去旅游见到这些彩绘,不仅能看懂还能分享给伙伴。
在这里,老师为大家着重讲解旋子彩绘的色调、线条、用金,深入浅出的用诙谐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告诉了大家,让大家在今后参观古建筑时会有深刻的印象。例如“一整两破”、“勾丝咬”、“喜相逢”既生动又让人一目了然。我们一直做着学生的研学旅行,对成年人来说,何尝不可以试着也做点研学旅行,当然,这与学生的研学旅行是两个概念,只是借用一下而已。旅游本身就是要的好玩,很多客人出行问你的也是哪里好玩?什么是好玩?有兴趣的才好玩。培育兴趣不也是一项内容吗?文化和旅游怎么才能有机融合?他们做到了。当同频的游客共同出行时,是不是更容易制造出好玩的节点?当能够形成足够多的同频游伴时,收客渠道还是问题吗?相关阅读研学旅行需要旅行社做什么?
十四部委联合发文,助力旅游发展!
旅行社要向纵深发力
旅游寒冬来了,春天在哪里?
如果导游能像这位保安大哥一样,会怎样?
一个小小旅游门店,后疫情时代却依然信心满满
低价团,游客、导游、旅行社都是受害者
疫情之后旅行社的死活其实是个伪命题
创造出沉浸式体验,才能抓住游客的心
坚持做旅游的,一定是最坚强的
被玩坏了的旅行社该回头了
欧阳列夫斯基共饮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