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是充分实现档案文化和档案工作价值的重要手段。档案部门必须自觉地把档案置身于历史文化保护建设大背景中去收集、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以“保存人类历史记忆”为己任,不断加大开放、开发档案文化资源的力度,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
一、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的重要性
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我们首先要对它的重要性有一个认识,笔者以为,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可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凸现出来。档案馆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查阅档案的场所,它还应该成为公众享受文化生活的场所。档案部门应该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
2.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可以促进档案为大众服务。改革开放以后,综合档案馆开始打破封闭,走向开放,开始了面向社会服务的进程。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也正在向公共档案馆转化,并强调了档案馆服务公众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凭借综合档案馆所特有的档案优势开发文化产品,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3.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可以传播城市历史形象。要想了解一座城市,档案馆就是最好的课堂,有关的档案就是最生动具体的教材。档案馆凭借自身拥有丰富历史资料的优势,将会为人们提供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有关读物。
二、加强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的要求
笔者以为档案文化产品要走进大众,就要一切从大众出发,一切为了大众。具体讲,走进大众的档案文化产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1.走进大众的档案文化产品应是合乎大众口味的档案文化产品,而不是档案人津津乐道,甚至只有档案专家才弄得懂的精英档案文化产品。合乎大众口味,笔者以为应做到:一要通俗易懂,不宜太专业化;二要喜闻乐见,不宜单调枯燥;三要生动有趣,不宜呆板教条;四要形成特色,不宜千篇一律。
2.走进大众的档案文化产品应是适应媒体传播的档案文化产品。这就要求走进大众的档案文化产品,不是传统的、原装的、一成不变的档案文化,而是能够适应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的运作需要,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一定变化,从而为媒体愿意接受的档案文化。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从面临末位淘汰到获取观众热捧,应对档案文化产品如何走向媒体是个启示。
3.走进大众的档案文化产品应当是各界共同打造的档案文化产品。档案部门不仅不能垄断档案文化,还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作,共同打造走进大众的档案文化。由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主办,已编辑出版9年的《西城追忆》杂志,由于会聚了北京一批史地、民俗、文博、图书、收藏界的专家学者,在共同打造档案文化上开辟了一条档案编研的新路,不但很受社会各界的好评,还为档案部门聚拢了人才、人气。
4.档案文化产品不仅应该走进大众,而且档案文化产品应更好地服务大众。比如:档案文化产品可以纠正谬误,澄清戏说,对历史负责;也可以追踪热点,提供史料,为现实服务;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