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疫情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TUhjnbcbe - 2020/12/21 8:03:00

编者按

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疫情由武汉爆发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一级响应的防控措施,这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各行业造成短期压力和长时间影响,而那些高度依赖人群集聚消费的文化旅游、电影、演艺、节庆会展等文化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影响巨大。初步预计,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保守估计疫情控制到4月份进入基本平稳期,到6月份进入完全控制期)文化产业直接损失可达亿元至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对年全年文化产业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约亿元,潜在损失约亿元。除短期冲击外,疫情也将为文化产业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建议中央各部委、各级地方*府要出台切实有效、整体协同的扶持*策,积极应对文化产业因疫情遭受的惨烈冲击,推动文化产业内的融合发展及市场化、法治化的并购重组,进一步发挥文化金融的扶持作用,刺激文化消费,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加强内容创意和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01

新冠肺炎疫情对年文化产业的直接冲击

疫情防控时期,人口流动和集聚急剧萎缩,严重依赖于人员集聚的部分文化产业营业收入遭遇断崖式下滑,甚至可能会出现一定时期的零业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与年“非典”SARS病*引发的疫情有一定相似之处。SARS疫情于年11月首先出现于广州,随后蔓延至全国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年4月中下旬经我国*府强力管控后,于5月缓解直至6月疫情结束。从当时的客运情况可以大致观察疫情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并据此得出疫情冲击的持续时间:在关键的年4月、5月和6月,我国客运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90%、-41.20%、-22.25%;疫情结束后,客运总量同比迅速反弹,但在7月、8月仍是-7.10%、-2.10%的增长,直至当年9月才恢复常态。由此可见,SARS疫情的冲击长达5个月之久,其中最严重的冲击有两个半月。以当时的旅游业上市公司*山旅游的经营业绩为例,可大致观察疫情对人员集聚型文化消费业态的影响:年上半年,*山旅游游客接待总量24.34万人次,较年同期的59.77万人次下降近60%。第一季度疫情尚未引起全国
  二、加速传统文化产业经营的互联网化升级新兴技术在创造新的文化产业业态与模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传统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促使传统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趋于多样化。事实上,国内市值最高的演艺类上市公司宋城演艺在年半年报中指出,随着影视传媒、综艺节目和互联网娱乐为代表的娱乐形态异*突起,人们的文化娱乐消费面临更多选择。该公司一方面增强景区的氛围和体验感,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另一方面,也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互联网,通过相关互联网公司的合作积极介入线上娱乐,努力打造线下演艺和线上娱乐的O2O生态圈。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所造成的长时期物理隔离,使得传统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加速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如春节档电影《囧妈》实现的在线首播,部分博物馆与旅游景点推出的在线游览,教育培训类机构加快布局的网络授课等。提前布局线上娱乐业务的宋城演艺股价在2月3日的交易日仅下跌4.60%。经过此次疫情后,网上首映、VR旅游等方式会更加普及,文化产业“互联网+”时代会加速到来。三、加剧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国际文化航母迪士尼的业务包括影视娱乐、电视媒体、新媒体传播以及迪士尼乐园与消费品等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亿美元,净利润亿美元。我国文化产业缺乏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文化企业规模普遍相对偏小,业务模式单一,利润率较低。如A股文化产业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国国旅主要从事旅行社经纪业务,年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约40亿元;携程网主要从事在线旅行服务,年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11亿元;宋城演艺年营业收入16亿元,净利润约13亿元。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表现均与迪士尼相距甚远。但是,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居民对高质量文化休闲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国文化产业在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而言,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将会增多,个别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与集团公司将会脱颖而出。此次疫情爆发后,我国文化产业在短期内将遭受较大冲击,文化旅游和休闲服务类企业可能会遭遇较为严重的危机,即便有*府的救助*策,一些企业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走出困境,因此,部分优质文化企业可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市场份额。

04

文化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措施建议

文化产业,尤其是线下消费型文化产业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重灾区”之一,需要各方努力,共渡难关。2月3日,中央*治局常委会议指出,“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稳岗*策,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已降低逆回购操作利率并加大市场流动性投放力度,财*部也出台了一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策,各级地方*府也出台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的措施。但截止目前,尚缺乏针对疫情影响重点行业的统筹性*策。对文化产业而言,既要立足当前,应对当前经营困境;也要着眼长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及时应对疫情对文化产业造成的短期冲击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决定向旅行社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范围为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建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争取财*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出台*策免征文化企业至少半年的“五险一金”、减免年上半年企业所得税;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对文化企业的定向降准及定向再贷款*策;银保监会鼓励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不能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对文化企业的发债融资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各地方*府对文化类企业采取缓缴用地用水用气费用、减免租金、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给予财*补贴、提供纾困资金支持等*策;同时,若疫情在“五一”期间尚未完全控制,建议适度将上半年假期调整至下半年,并鼓励旅游景点在疫情结束后暂时适度降费,以刺激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文化企业与文化工作人员活力,不断加强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的内功修炼,开发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品质文化产品。互联网企业、景区、旅游公司、旅行社及酒店要加强合作,降低经营成本。推动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积极采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内部的市场化、法治化并购重组,打造文化航母。三、充分发挥文化金融与资本市场的扶持作用金融资本在推动文化企业并购重组、促进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激励文化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年,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顺利推进,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疫情结束后,二级市场进一步稳定,深交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可提上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推动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做优做强。

文章转自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