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说唱文化在中国的觉醒之路
TUhjnbcbe - 2020/12/2 18:31:00
老牌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

如果以年夏天为说唱综艺元年的话,今年则是说唱综艺的第四年。

年堪称说唱综艺大年。

先是芒果的《说唱听我的》抢先上线,随后“OG”爱奇艺的《中国新说唱》姗姗来迟,再到“小破站”跨界的《说唱新世代》后来居上。但伴随表面繁荣而来的,是难逃历史规律的焦虑感:

一类综艺做到第三年,往往就要直面观众的审美疲劳,以及难以掩隐的创新瓶颈。

如今,说唱综艺从一家独大升级到了“三国杀”,观众基本盘在不断做大。寄希望于数量有限的Rapper来维持节目的新鲜感,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在质量与新意间如何拿捏,是一颗需要慎重考量的棋子。

而中国的说唱文化,也在这四年的更新迭代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面貌。

从小众走向主流

3年前的夏天,《中国有嘻哈》横空出世,带领说唱音乐由小众走向主流,让“freestyle”“Skr”“单押双押”等说唱相关的专业术语实现大众普及,成为新晋流行语和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尽管《中国有嘻哈》在播出期间,引起全网许多吐槽,从唱歌靠autotune、被广大选手不认可的吴亦凡,到张震岳的冷脸“我觉得不行”,被嘻哈圈吐槽“不够硬核”,甚至被观众吐槽《中国有黑幕》……这个节目依然在那个夏天获得了极高的讨论度。

《中国有嘻哈》节目收官后不到五天的时间里,《中国有嘻哈》12集总播放量破27亿,节目在微博平台短视频播放量80亿,70强选手微博粉丝数增长万,主话题阅读量超过了70亿,讨论量是万。中国拥有了更多的能够接纳说唱形式的比赛。

节目也从起初的无人问津一瞬间变成了广告商的宠儿,除了农夫山泉1.2亿元拿到独家冠名外,麦当劳、小米、抖音、绝对伏特加等陆续入局。

虽然相比于当年2.5亿元的制作成本,《中国有嘻哈》第一季还是亏了。不过,节目后续通过IP开发和网综授权打开衍生市场的商业创造力还是不容小觑。

尽管在当时,对于这档节目的“文化硬核程度”说法众多,褒贬不一。但不能否认,它确实成为说唱文化由小众走向大众的第一步,让更多人能了解并接受说唱文化,也让更多优秀的rapper从地下走入主流。

《中国有嘻哈》的出现意味着资本开始进入说唱市场。以GAI为代表的一批歌手开始飞*腾达。说唱从“oldschool”变成了“newmoney”。它带来的商业价值最直接体现在选手身价的暴涨。集体狂欢之后,说唱这个小众的音乐类型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说唱歌手有了更多的商演机会,出场费也比以往翻了好几番。此外,经节目走红的歌手还拿到了一线大品牌的广告代言,包括雅诗兰黛、京东、唯品会等。

从这个节目中走出来的GAI周延、欧阳靖、艾福杰尼等也仍旧是目前屈指可数具备大众认知度的说唱歌手。Rapper们也已成为国内各大音乐节的必备嘉宾甚至压轴。在亚洲新歌榜年度盛典这个国内乐坛的综合颁奖典礼上,GAI周延已经连续两年拿到“年度说唱歌手”的奖项。艾福杰尼甚至在美剧《硅谷》中,为他们演唱了其中一集的片尾曲。

可以说这个节目将中国的说唱歌手不但推到了中国观众的面前,甚至也推到了世界舞台上。

说唱文化的迷茫期

从有嘻哈的第一季之后,说唱文化虽然获得了一定商业上的成功,但是同时也开始缓步陷入文化的迷茫期。

一方面,说唱文化的“戾气”使得众多地下说唱音乐被下架;以PGOne为代表的红花会也陆续爆出各种负面新闻,遭到封禁。嘻哈文化本身,在国内刚刚抬头,又有被打压控制的趋势;

另一方面,好几季的《中国有嘻哈》已经消耗了大量中国顶尖说唱歌手。这一批说唱歌手已经是中国说唱的地下文化孕育了几十年的积累,市场后续培养优质新选手的速度远远无法跟上综艺制作的节奏。在文化市场内继续推出“爆款”的可能性变得很低。

这些因素,使得国内的说唱文化在最近几年一直处于缓缓发展的状态。虽然当年推出的几个红人也还在赚钱,市场价值还在勉强继续兑现,但是这块儿蛋糕并没有被做得更大了。

除了以上那些非常显性市场因素使得发展放慢之外,说唱从文化层面也进入了迷茫期。

本身说唱文化就是舶来文化。随着说唱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它早已与各国的文化背景产生交融,甚至外化出形态迥异的风格流派。

说唱文化的发轫最初仅仅是黑人青年在街区派对上循环播放的节拍,而今成为在世界各地青年中都极具影响力的音乐风格,期间无论是定义还是形式都是几经变化的。

而迈入中文互联网语境,说唱也应该有本土化表达。

海外说唱文化天天拿在嘴边念的票子、妹子、车子、房子,对于国内尚处于地下阶段、经济水平尚且有限的rappers来讲,文化共鸣着实是有限。连JonyJ都在吐槽大会上开玩笑说,“我们也没有过过那样的生活,都是跟着国外rapper学的”。

海内外最有共鸣的部分,也就是反叛精神和Keepreal的态度了。但是这种强张力的内容输出,一旦看多,也显得非常千篇一律。

从之前节目所挖掘和展现的内地说唱音乐市场的层面来看,不论是音乐人还是音乐作品的存量,都还不够撑起整个说唱音乐市场的崛起。

少数如Gai这样真正从大众层面火起来的rapper,也是铆定了说唱和川渝文化的关联,创造了真正具有中国气质的说唱歌曲,于是比其他歌手更长久地留在了观众们的视线中。

而新面貌的缺少,也使得每年各大说唱综艺都有大批“回锅肉”亮相,而在《中国新说唱》首期中,小白和吴亦凡又上演了世纪拥抱。“回锅肉”再回锅为节目产出了一定话题,却也愈发加速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说唱综艺的盛行引发了不少意义探讨,优秀说唱内容的稀缺,使得中国说唱大娱乐化的质疑层出不穷,

这段迷茫期的症结,也就是说唱文化还没有找到和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合适的接壤方式。

说唱文化的新尝试

这样的探索路程一直走到今年。

今年夏天,三档说唱综艺《中国新说唱》、《说唱听我的》、《说唱新世代》扎堆上线。

但前两部口碑不佳,《中国新说唱》豆瓣评分仅为4.5分,《说唱听我的》也仅为6.8分。只有《说唱新世代》在口碑上成功突围,从豆瓣开画8.7分,如今豆瓣评分高达9.1分,一路高开高走,夺得同类节目中的最高评分。

《说唱新世代》上线初期的数据并不好看,热度也并不高,有很多人质疑B站的说唱文化是否背离了社区二次元的属性。诚然,相比于嘻哈综艺老炮们,《说唱新世代》中并没有太多叫得响名字的参与者。哪怕是在说唱圈已经非常火热的HigherBrothers,跟吴亦凡的热度相比,那也差得非常远。

但是就目前的观众反馈来看,这三档节目中,唯一为局势带来些微变化的,不是行业老炮,反而是这股后浪。

《说唱新世代》最初登上热搜,就是由于节目中让观众耳目一新的说唱主题。

年轻的说唱玩家们,终于不再只是用说唱来表达愤怒,他们的作品也不只是在表达自己,他们开始用说唱来描述故事。他们的作品开始通过说唱关照社会现实,他们聊中年感悟、聊女性处境、聊校园霸凌、聊抑郁症、聊性骚扰……甚至包括圣代在昨晚没能过审的歌,也被观众们刷到热搜榜第一。

这在很多观众看来,就是表达的赤诚。

很多在中国互联网上已经被认为是敏感话题的事儿,这些年轻的rappers还是在想办法诉说。单就这一点来说,就已经足够引起众多观众喊一声“瑞思拜”。

对于今天的说唱综艺而言,第一个争议就在于地下精神的价值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种争议也正好带来了重新审视说唱文化本质的机会。

中国的说唱文化,正是因为发展很慢,很多人对这个文化的定义,还相对显得“原教旨”一些,就是要“真”,就是要“对抗”,“不服就要干”……

它在无形之中,被赋予了有点“凶”的强对抗气质,这种气质成为了大家习惯的说唱气质,而其他的表达方式和风格,也自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是事实上,原本属于黑人的说唱文化,其中固有的文化属性,在不断传播和迭代的过程中,必将发生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早已发生在其他国家。

在美国,多年前Eminem的白人身份已经将说唱文化重新定义,之后出现Hamilton这样的说唱音乐剧,更是将说唱文化从地下文化/流行文化代入了高雅艺术的范畴。

在韩国,说唱已经完全融入了男团女团的偶像文化,并且一直有非常稳定的音乐和综艺内容输出。

说唱文化和其他文化或形式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这是本土化的过程,更是说唱文化生根发芽的过程。

在中国,这些年轻的rapper们,也正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自己的尝试。当他们开始在说唱中聊自己的朋友、家人、生活,聊社会议题、时代焦虑,说唱文化终于不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外来文化体系了。

这群年轻人也不再执着于说唱的板式,他们很少聊到trap还是autotune这种关键词。他们开始往说唱的形式中填充他们自己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唱文化在中国的觉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