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夏文化研讨班李伯谦夏文化探索的现状与
TUhjnbcbe - 2020/12/2 18:30:00

点击蓝字,领略河山

讲座纪要

第三届“夏文化”暑期研讨班系列

李伯谦:夏文化探索的现状与展望

主讲人:李伯谦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时间:年8月8日

年8月8日上午,李伯谦教授以《夏文化探索的现状与展望》为题在河南大学进行了第三届夏文化研讨班主旨演讲。李伯谦先生以自己上小学时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回顾了夏文化研究的学术历程及他与夏文化研究相关的经历,指出夏文化研究目前取得的成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到研究夏文化需要具备的思想理论与方法。最后李伯谦先生表达了对夏文华研究的展望和对青年学子的寄语,欢迎同学们和他讨论交流。整理:朱云风河南大学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审校:侯卫东河南大学*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先生首先回顾了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次年分专业分到考古专业,跟随张*烺先生学习先秦史的学习经历,提到在先秦史研究方面张先生的知识面最广。张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以后到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他经常去书店逛,看到好书就买回来。当时大概是钱不太多,他把好书买了放图书馆,那些比较有用的也不是多么精美的书买回来自己用,他的藏书非常多。他老年的时候想给他的书找个去处,通过大家的努力与张先生家人谈后将书捐到了北京大学,现存于考古文博学院的图书室,成为了一道风景。通过张先生讲解先秦史,知道了20世纪20年代有“甲骨四堂”,知道了顾颉刚,也知道了夏代可能是大部落。当时邹衡先生讲夏商考古课程,其中有一节就讲夏文化探索,邹先生说“通过对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的研究,这些遗迹遗物能反映出文化分布范围、年代范围以及文化特征、与周围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和文献记载的夏时期相关记载相互对应上,那么就可以说这个文化大体上就叫夏文化。如果考古上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就能回答夏代有没有、靠得住靠不住的问题”。那时候朦朦胧胧觉得考古学在研究夏代历史上走的非常艰难。年毕业以后留校任教,年教研室主任苏秉琦先生安排他带学生到偃师二里头参加实习。在老师们的启发和引导之下,对二里头断代分期,大概分了三期,当时还没有第四期的概念。第四期的概念提出是在宫殿基址的上面发现了打破宫殿基址的一个灰坑,根据灰坑内出土器物排列的结果。它比第三期要晚,但是信息不多,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是后来的事情。带学生实习之后也没有再做二里头本身的工作,带学生实习有一个好处就是看的东西多。年到了山西,看到了东下冯类型的遗存,也看到了东下冯和二里头之间的沿袭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当时二里头文化分为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东下冯类型的标本发掘出后送到了当时文物库房所在的关帝庙。到年代二里头文化已经慢慢吸引人了,对二里头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邹衡先生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关于夏文化的途径》,长达一万多字。李伯谦先生根据在二里头实习时看到的二里头的标本和整理印象,年写了《二里头类型的文化性质与族属问题》提出“二里头文化不是最早的夏文化,它应该是‘后羿代夏’、‘少康中兴’以后的夏文化”。当时他自己觉得这个观点有点标新立异但是个好的想法,邹先生反对这种想法。年,安金槐先生主持发掘登封王城岗时召开了现场会议,这个会议规格很高,当时夏鼐先生、邹先生都去了,凡是研究夏文化的学者都去了。王城岗、二里头、东下冯等几个考古队在会上汇报了他们的发掘成果,并展开了讨论。邹先生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他说要确定夏文化得有个定点,即从哪儿开始,要先确定商朝最早的都城在哪儿,比它早的肯定就是夏。他提出“郑亳说”,认为最早的商朝都城就是郑州商城。“郑亳说”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由此找到了研究夏文化的一个定点。邹先生说通过发掘和研究在郑州挖到的比郑州商城要早的而且有联系的应该是夏文化。同时,这次会议把什么是夏文化,把考古中发现的夏文化相关遗存的基本观点都提出来了:有二里头一、二期是夏,三、四期是商;第一期是夏,二三四期是商;一二三期是夏,第四期是商。这次会议当时被称为“第一次夏文化探讨会议”。会上夏鼐先生说:“要确定什么是夏文化,夏文化是夏时期夏族创造使用的文化,跟它同时期的不是夏族的不能叫夏文化,可以叫它先商文化或者其他文化。”这对“夏文化”的概念作了科学的界定。年提出“夏商周断代工程”,年正式启动,它要研究夏商周的年代,考古学上要想知道夏商周年代首先就要清楚有没有夏代的问题,要从考古上找到夏代的遗存。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建是搞科技的,他说我可以帮你们忙,这样才有了碳十四年代测定的问题,他说找到夏代的遗存,再从这个遗存当中找到含碳的标本,比如墓葬、兽骨、植物类的主食等,看它们测定的年代是多少,这样就可以确定夏的绝对年代。夏商周断代工程大概是二十多个单位,两个综合研究,其中九大课题,第一个课题就是夏商周年代。夏商周断代工程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对夏代年代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了考古学上哪些遗存是夏代遗存,断代工程最终认定:以王城岗大城为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是夏代早期文化,以河南新砦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是“后羿代夏”这个阶段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代表的是少康中兴后一直到夏商更替这个阶段的夏文化。这三个阶段构成了夏文化的早中晚三个时期,通过测年把三段的年代大体考证出来了。第一个阶段是王城岗的大城始建年代,安金槐当时把王城岗的龙山时代分为五期,认为第三期是大城的始建时期,测定年代大概是公元前—年,平均值和最后得出的夏代的始年公元前基本上差不多。二里头测定的年代大概是公元前年。根据文献记载夏代是十四代十七王,一共延续了多年,测年的结果和文献记载基本可以呼应。还有天文方面的考古学研究,文献记载夏代天象有“五星会聚”等,这些天文天象的记载研究结果基本都落在了夏代的年代范围内,文献记载、考古学研究和天文学研究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基本上都契合在一起,证明他们的界定是可靠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夏代年代学研究》交代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怎么样看待夏代年代、研究结果是什么,断代工程已经解决了夏代最重要的年代大框架问题,再研究只能是添加或减少一部分而已,大的结论不可能再变,细的问题还有很多。先生很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文化研讨班李伯谦夏文化探索的现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