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文化产业评论
受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举办的“年旅游数据与旅游统计人才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于7月2日上午在京开班。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各副省级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文化和旅游数据与统计相关专业人员和技术骨干近人参加了培训。开班仪式后,戴斌院长为学员授课,主要围绕坚持数据服务决策,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理论基础,建立常态化数据建设工作机制,共建文化和旅游数据共同体等几个方面。以下为授课内容,以飨读者。
作者
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来源
中国旅游研究院
正文共计字
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年数据中心成立以来,在原国家旅游局、文化和旅游部*组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在机关司室、直属单位和全系统的大力支持下,基本实现了平台、队伍、网络等基础模块和采集、生产、发布等必要环节的预期目标。数据中心各分中心、专项基地、专题实验室和观测站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就。从4月23日在京召开的数据建设工作会和各地汇总情况来看,文化和旅游统计研究、数据分析条线的同志们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不断夯实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统计基础,发布了一批咨*建言、服务产业发展和引导社情舆论的文化和旅游数据成果。地方旅游部门在统计体系改革、大数据建设与应用、统计理论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我代表中国旅游研究院,代表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向所有为旅游统计理论建设和数据分析工作付出的才情、努力和坚守的同志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研究院、数据中心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统计研究和数据分析工作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与新时代的要求相比,与系统、产业发展和社会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下面,我就文化和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专业能力建设谈几点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指导思想:话语千言不如数据一组
旅游经济运行需要对消费、投资、就业、价格、国际收支、游客满意等指标进行定期采集、监测和分析,无论是宏观调控、行*监管,还是微观创新,都离不开相应的数据支撑。文化产业同样需要数据,而公共文化的可研分析、投资预算、服务效能评价也得靠数据说话。*府给的,是不是居民和游客所需要的?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满意意如何?不能总是说“观众纷纷点赞”“爆发式增长”“排浪式消费”这样的新闻语言和“取得良好效果”“一大、二好、三强”“提高摆位、强力推进”之类的报告体语言。
我们做决策、摸情况和评价工作,往往是话语千言,不如数据一组。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便于理解的话: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都是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服务的,两者之间仅隔着一组大数据的距离。当前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和哪些类型的数据呢?领导和同志们可能觉得数据越多越好,类型越丰富越好,最好有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数据池。事实上,由于资金预算、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和数据技术方面的限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还是坚持问题导向、急用先建的原则为好,不必追求贪大求全。从国家层面来看,三大旅游市场和产业运行监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是数据建设的重点方向,也是全局的和长期的任务。冰雪旅游、避暑旅游、亲子旅游、夜间旅游、无障碍旅游等新需求数据,也是我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