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总书记寄语文化产业发展,对汉服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来源丨
央视时*新华社人民日报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年9月17日下午,正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的总书记专程来到刚诞生两年多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7日下午,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同青年从业人员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文化产业“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准备录制汉服文化节目。总台央视记者郭晓龙拍摄)
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在哪?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两位专家为您解读。
人民网文化:总书记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希望,指明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这传递出什么信号?
梅松:总书记的讲话,极大鼓舞了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生产力的士气,提振了信心;也为当前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文化产业去发力。价值观、意识形态不能有偏差,守住初衷和本源,这就是守正,是创新的前提。然后再通过形式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内容创新,这样才能把好的故事讲好,把文化产业做好。
陈少峰:在我看来,总书记的讲话传递出三个信号: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化和技术将继续深度融合;文化产业能够带动就业,吸引众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给研究和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强的信心。在未来,文化产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前景。
人民网文化: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哪些突出亮点?
梅松:当前各地*府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本地的文化特色和现代的文化传播手段相结合,文化产业对当地的经济贡献越来越大,有些地方把非遗、演艺和产业相结合,做大文化产业的同时,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此外,文化和旅游、文化和科技、文化和金融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明显,这种融合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必然趋势。
人民网文化:文化产业领域人才现状如何?
梅松: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文化创新创造,是个性化的创造。怎么培养、支持这种个性化的人才,如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
陈少峰: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越来越多了,但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等跨界人才还有明显不足。未来,希望国家能更加重视包括新兴业态在内的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跨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也希望接下来出台一些措施,鼓励文化产业人才工程的突破和创新。
(7月25日“马栏山好物文创市集”上,柒香阁的传统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目光。图源: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最后:
随着汉服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爱好汉服的人群增多,从事汉服设计、生产及与汉服相关的职业愈发上涨之时,国家*府重视文化产业,可以说是为汉服的曝光和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
同时,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一定要先考虑社会效益,按照精神产品的生产规律来把关,再考虑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如同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首好歌,汉服的文化传播里是非常大的,能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只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产品格调低下,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万万不行。
希望汉服能够被更多人接纳、欣赏,愿意尝试,也希望汉服商家秉承初心,不被利益蒙蔽双眼,为汉服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