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直播行业下半场从直播到直播
TUhjnbcbe - 2025/5/3 18:27:00

中国商报(记者王琰付磊)直播,正在逐渐衍化为当今社会的基础媒介,直播行业以“平台经济”为依托,与数字经济相互助力,在促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随着互联网与直播行业的发展,直播平台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这个新的消费风口。

近日,《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布。发展报告显示,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达.42亿元,截至年12月,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账号累计近1.4亿个,一年内有过开播行为的活跃账号约1亿个。与此同时,直播行业正在从“直播+”向“+直播”转变。直播不仅催生出更多新业态,也拓展出20多种新的就业方向。全国多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助推直播电商产业基地,促进直播经济发展。

近日,湖北恩施市盛家坝镇安乐屯村千亩阳荷基地里,来自恩施州的小微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企业高管及电商创业者共多人,在恩施女儿城职业培训学校参加高素质农民电商培训班后,下到田间地头,变身直播带货达人。他们以原生态产地为窗口,以现场展示、产品介绍、直播试吃等形式,向网友们推介本土茶叶、土豆、腊肉等特色农产品,引来众多购买者。(刘建平/图)

万亿级市场加速崛起

直播经济主要基于移动终端,通过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以及传统互联网平台等介质参与供应链,凭借视觉化的展现和平民化的交流,突破了物理距离及信息不对称的阻碍,将看似不起眼的零碎上网时间凝聚成巨大的市场空间。直播经济不等同于网红经济,它的含义更加广泛,人人可当主播、万物皆可直播。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较年6月增长近30%,占网民整体的近60%。毕马威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为亿元,渗透率约为4%;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预计1.05万亿元,渗透率8.6%;年将达到2万亿元,渗透率14.3%。直播经济作为“移动+产业”的红利输出端,其爆发性增长已取得业内外共识。

不仅如此,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在年日均使用手机分钟。购物、社交、影视等被重组成为一种泛娱乐体验模式,个性化地满足不同受众。而具备泛娱乐特征的直播经济可以避免商家干扰,通过C2C的直接交流,“真实”地分享产品性能甚至生活理念,使网络购物成为一次泛娱乐的社交消费。

事实上,在“互联网+手机”不断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尤其是在疫情暴发之后,直播经济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生活、影响其他经济业态,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的助推剂之一。

有研究报告指出,直播行业在中国历经十余年生长,已成为平台经济领域的中流砥柱,行业格局稳固,主体参与多元,市场脉络细分。在产业环境方面,伴随着平台业务延伸,产业链更完善,直播平台已成为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不断推进着生产、流通领域的技术迭代和商业生态重构。在社会环境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监管与扶持政策密集出台,直播在乡村振兴、旅游演艺、公益普惠、价值引领等多领域释放动能,与各行各业共融共生。

有形之手引导规范发展

面对直播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播行业也渐渐显露出乱象与问题,正确引导和加强规范是当务之急,而行业监管亦能为良性发展施划好轨道。

今年以来,多个部门已就直播行业问题发布多条相应措施。

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并对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从事主播等领域做出进一步规范。

4月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色、丑、怪、假、俗、赌”等违法违规内容呈现乱象,从严整治功能失范、“网红乱象”、打赏失度、违规营利、恶意营销等突出问题。

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着力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网络直播营利行为规范性引导,鼓励支持网络直播依法合规经营。

此外,年11月,国家有关部门也连续出台《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等制度规范,体现了监管部门对直播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视。

事实上,有关直播行业的宏观政策不仅仅是为了监管和规范行业发展,更有积极促进和引导的作用。

年来,国家、地方层面重视直播在拉动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突出价值,出台多份政策,“建基地、育人才”,用“真金白银”支持直播经济及相关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上述发展报告指出,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出台扶持直播经济政策,如《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等,提出“发展直播经济,鼓励政企合作建设直播基地,加强直播人才培养培训”“鼓励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载体,宣传推广乡村美好生态”“推动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等电商新模式向农村普及”“发展直播卖货、助农直播间、移动菜篮子等新业态,培育农民直播销售员”等意见方案。

而在地方层面,税收优惠、人才扶持、金融保障、资金奖励、基地建设等措施成为“标配”。如广州、上海等地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直播电商之都”“直播电商高地”,杭州聚焦“新电商高质量发展”,北京则于今年提出“直播电商成交额达到1万亿元”目标。

从行业自律方面来看,发展报告指出,直播行业作为数字经济共同体,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文旅开拓、公益普惠、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而链条上的各个主体,包括MCN机构、主播、用户等,其专业度也越来越高。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直播领域“知识付费”意识的觉醒,用户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增加,专业内容的传播成本降低,而高质量的内容将引入更多理性参与的用户,推动整个行业发展更加规范。

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也看到了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重要性。据了解,抖音电商日前正式启动了“春雨计划”,首期将提供亿精品流量用于创作激励,提升优质内容的曝光度,培养优质内容创作者,鼓励商家和达人创作优质电商内容、提升长期经营效率。该平台负责人介绍,相较于普通的用户,长期打造优质内容的用户涨粉效率要高出50%,在粉丝

1
查看完整版本: 直播行业下半场从直播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