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如何助力乡村共富宁波文艺界探索艺术乡建
TUhjnbcbe - 2025/4/27 21:23:00

江南游报融媒体9月2日宁波电(记者陈冲通讯员王吉编辑江南)艺术如何助力乡村共富?宁波文艺界探索"艺术乡建"新路径。9月1日至2日,年宁波文艺界暑期读书会暨“艺术乡建”工作动员部署会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在未来三年,宁波全市文联系统将着重开展艺术特色村发展工程、村民艺术素养提升工程、基层文艺人才强基工程、乡村题材文艺精品哺育工程、乡村在地场景融合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搭建一批“艺术乡建”交流展示平台,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艺术乡建”品牌成果,推动“艺术乡建”成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和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鲜明标识。

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表示,要深入基层调研,对各地农村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排摸,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走下去”,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走差异发展、特色发展之路。要加强宣传引导,带动村民由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鼓励更多文艺家、“文艺两新”人才将工作室开到乡村,实现从“送”到“种”再到“创”的升级转型。宁波市文联将充分吸纳文艺界代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关于开展“艺术乡建”助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于近期正式发布。

文艺界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宁波艺术乡建

会上,宁波10个区(县、市)文联和12个市文艺家协会还进行了“艺术乡建”结对签约仪式;宁波10个区(县、市)文联和12个市文艺家协会、宁波“文艺两新”联盟等文艺界群团组织就“艺术乡建”工作的开展现状和下步打算作了交流发言。

宁波市作家协会主席、《文学港》杂志社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说,宁波市作协将开展面向村镇层级的文艺培训活动,加大“草根”作家培养力度;鼓励乡镇一级文学刊物加入宁波市文学期刊联盟,共享优质文学资源;鼓励本土作家根据区域特点,挖掘书写乡村文明。

宁波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主任、梅花奖得主王锦文表示,针对“艺术乡建”,市剧协将开办“共富有戏”宁波市民营剧团及基层文艺骨干研修班,提升乡镇戏剧人才专业素质;打造以“周信芳戏剧艺术馆”为品牌的“艺术乡建”系列活动;开展原创剧本评选活动,组织编剧走进乡镇采风,创作乡土戏剧精品。

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戚颢表示,市摄协将继续围绕“艺术乡建”做好文艺志愿服务。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以全家福拍摄拍摄、敬老公益拍摄等方式走进村镇,用镜头记录百姓幸福生活;做好青年文艺人才下基层帮扶活动,为基层文艺团队、乡镇宣传干部及村民开展专业摄影课;推荐多个乡镇、村为省级摄影小镇等。

宁波艺术乡建各地涌现多种创新做法

“艺术乡建”是浙江省文联在全国率先提出的一项开创性工作,目前还处于点上探索阶段,可借鉴的现成经验不多,但是宁波已经提前铺开了工作,涌现出许多创新做法。记者了解到,慈溪市文联推出以“文艺村长”为核心的艺术乡建模式。通过摸底调查,找准村(社区)特色和需求,从文艺家协会中筛选出具有奉献精神、艺术特长过硬、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文艺专才,聘任为“文艺村长”,实行年度绩效考核。首批任命24名文艺村长,开展培训余次,下村余小时,组建特色文艺团队支,培养农村文艺骨干百余人。该项目入选年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三为”实践活动最佳实践案例、荣获全市年度宁波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大奖。

宁海县文联深耕校地协作。与中国人民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三年来引进丛志强、陈庆军教授等高层次人才24批次,并成立“艺术振兴乡村”人才学院,内育外引乡建艺术人才人。建立“高校导师+村民导师”双导师制,启动长三角12所院校毕业设计联合行动,开展毕设作品落地转化,探索长三角青年艺术人才在地联合培养新模式。该县艺术振兴乡村模式入选省级共同富裕典型案例、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全国十大对外传播案例、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案例”。

象山县文联完善扶持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制定《象山县艺术乡建三年计划》,推进墙头镇方家岙“省书法”村、黄避岙乡大斜桥“童话艺术”村等项目。提供万元专项资金保障,全面实施文艺名家培养工程、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工程、民间艺人扶持培养工程,认定县文艺家工作室5个,非遗工作室55个,民间文艺优秀人才78名。建立“竹文化艺术馆”等村艺术场馆10余家,在当地民宿建立乡村文艺之家。培育优秀文艺团队,取得丰硕成果,如墙头镇下沙村文艺队创作的村歌《下沙村赞》荣获全国村歌大赛金奖等。

此外,海曙区文联率先全省推出文艺家协会与农村文化礼堂结对帮扶创新举措,让文联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找到新方位;江北区文联在慈城镇半浦村探索建立首个村级美术馆,通过“教授驻村”以艺术设计赋能乡村美学实践;镇海区文联与乡镇村社联动,建立“领衔人+联络员+创作先锋队”艺术乡建工作专班模式;北仑区文联挖掘本地资源,积极推进文艺特色街道创建;鄞州区文联构想“让艺术走向大地”,摸索出院校介入式、合伙人入驻式、协会结对式等“艺术乡建”成功模式;奉化区文联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涌现了林家书法特色村、条宅布龙特色村、莼湖腰鼓特色镇等一批优质艺术村镇;余姚市文联推出文艺家与乡村合唱团、书画社等“三团三社”结对共建活动,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共享。

宁波出台实施艺术赋能行动的指导意见

宁波市委农办、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宁波市文联等7个部门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大力实施艺术赋能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实施“艺术家驻村”“艺术提升品位”“设计改变生活”行动,用艺术激活乡村资源,激发内生动力,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差异化打造主题依托、产业导入、技艺传承、资源挖掘、文化深耕等不同类型的艺术赋能村,助力乡村振兴。

该《意见》还提出,到年底,宁波全市建成10条艺术赋能特色风景线(共富带)、个艺术赋能村;引育艺术家团队50个、驻村艺术家名;培育乡土艺术人才个以上。推出一批艺术赋能省级典型案例和特色示范村,搭建一批艺术赋能交流展示平台,形成一批特色凸显的艺术赋能品牌成果,艺术赋能村居民收入、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长,成为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鲜明标识。

记者注意到,该《意见》主要任务包括壮大艺术人才队伍、传承乡土文化技艺、激活艺术创意引擎、打造艺术村艺术线、培育艺术市场主体、提升村民艺术素养共六个方面。如:坚持外引内育,形成梯次化艺术人才队伍。建立乡村实践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产业孵化基地,搭建长期深入合作的平台机制,聚合艺术院校师生、文艺“两新”等多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建强镇(乡、街道)文联组织,壮大基层文艺社团,深化“文艺村长”制度,鼓励创新驻地实践指导、项目全程陪伴等方式,推广“鄞州区精品线营造师培训”模式,培育一批本土优秀文艺人才,组建一批“艺建小分队”。

坚持本土化、人本化、生态化,注重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推动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乡村木工、漆艺等民间匠人,参与乡村老宅、传统村落等修缮,制作“三金一嵌”等传统手工艺品,“老手艺”赋能“新生活”。深化乡村微更新、微改造,将乡村的“边角料”区域打造为“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老习惯”装点“新家园”。实施“设计改变生活”行动,推动从“建设乡村”到“运营乡村”转变,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以“艺术+”“+艺术”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乡村文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多产业、多元素跨界融合,培育文农旅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文农旅消费新需求、新场景,塑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采取一个村庄捆绑一位设计师、一位创业导师、一位运营师“1+3”陪伴式村民家庭创业模式。

立足艺术与环境、生活、产业的融合,按照循序渐进、逐年提升的原则,营造乡村艺术场景,规划建设一批艺术村、艺术风景线(共富带)。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做好“留绿、留旧、留魂、留白”等文章,重点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艺术赋能村,并联动创建一批省级特色精品村、景区村和未来乡村。鼓励多村联建,推进艺术赋能村组团发展。支持各地培育和引进骨干文艺企业,扶持乡村小微文艺企业和工作室、个体创作者等发展,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投资乡村文艺产业。支持各类乡土人才、返乡文艺人才、文化艺术家等在乡村创新创业,为其提供创业发展空间、解决创业融资难问题。深入推进“文艺送万家·文明助共富”文艺志愿服务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万”工程,推广“点单式”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志愿服务精准触达机制,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杨劲表示,宁波全市文联系统要把“艺术乡建”摆在“两个先行”的高标准下来对标、摆在助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大局中来谋划推进。要做好顶层设计,重视专家库和专家指导组建设,加强与宣传、农办、文旅、教育等部门的联系联络,形成上下协同、左右协调、一体推进的“艺术乡建”工作格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助力乡村共富宁波文艺界探索艺术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