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需要坚持五维观念,用三个导向的方法论高效思考,实现中国式企业现代化。
回顾年的企业管理,谁也不能忽视新冠疫情的影响。企业过去只需要考虑客户、市场和产业链协作关系,基本可以正常经营,但疫情的反复使企业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得不进入更为复杂、更为不确定的环境。新时代,大变局,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升维思考与降维行动。
01
五大外部关系的升维
年企业管理的实践历程,展示了企业五大外部关系的演变。
一是客户关系。这是最基础的关系,企业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没有客户就难有营收,没有现金流就难以周转,企业生存靠顾客,长寿靠熟客。但新冠疫情的多点频发使企业很难和客户进行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客户黏度明显减弱。
二是竞争关系。仅以客户为中心还不够,企业必须在客户面前表现得比同行更有竞争优势,更有发言权。但GDP总量增长速度的下降,使同行之间的增量竞争转为更为激烈的存量竞争,有政策性关停,有违法性破产,有资金性爆雷,有机会性暴涨,企业的经营状态出现两极分化。
三是协作关系。为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和争取行业地位,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金融链等方面动作频频,通过互补、协议、共享等形成协作关系。于是,链长企业、平台企业、联盟企业更加普遍。
四是公共关系。这至少包括企业与政府、企业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当前,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日俱增,公众媒体、自媒体对企业的经营成败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五是生态关系。这个过去与一般企业不太有关的因素,正在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这不仅包括常说的绿色生态环境与“双碳”,常态化的新冠疫情防护,关键资源和技术“卡脖子”造成的困难,储备、应急、安全等成为企业管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从客户维护到竞争维,从协作维到公关维,再到生态维,企业管理要坚持五维观念,站在高维往下看,并在五维之间不断排序,不断调整。
升维思考,降维行动。年,国内面,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调整期,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准备“棉衣”的秋冬换季期,高歌猛进、多元扩张、杠杆加足、不计成本的日子已成过去;油刹配合、聚焦主业、安全稳妥、抱团取暖的策略已成必需。
国际面,众多中国高科技企业持续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名单,英国、加拿大政府无理排挤中国企业的正当投资,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非市场因素、非经济因素已经凸显为企业环境的巨大压力。中国企业必须做出政治上和策略上的调整。展望未来,中国企业必须正确应对这些新挑战。年中国进出口的GDP占比高达64%,近几年稳定在30%左右,虽然仍相对较高,但主动权已经基本在握。自年起中国就开始调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结构,中国企业已经调整自己的全球化战略,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国内面,中国企业成长的基础环境依然良好:拥有世界最多的理工科人才,世界最强的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正确国策,基本合理的内外循环比例,中华民族独特的抗争精神。自我革命的内驱力叠加外部压力,成为中国企业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磅礴动力。听听王传福的“争口气”,看看比亚迪的逆势崛起;听听任正非的“过冬论”,看看鸿蒙系统的站稳脚跟;一切尽在不言中。
02
三个管理导向的统一
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企业需要方法,更需要方法论。海尔、华为、国网、国药、航天科技等优秀企业,都在管理的方法论上实现了突破。方法论是关于管理者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法的理论,是哲学层面的管理。三个导向指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年及以后的企业管理,必须用三个导向的方法论来细化、简化、高效思考。
目标导向就是企业管理的目标牵引,比如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共同但有区别的富裕,完成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成为行业前三名都是目标。
从目标的时间长短看,一年是计划,五年是规划,十年是战略,三十年是愿景。企业要建立短、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的目标图谱,并形成滚动计划,持续调整,七分继承,三分创新。这是很多企业实践证明有效的成长方法论。
问题导向就是从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问题可以通过目标和结果相减得到。目标-结果=正数,就是问题,即目标没完成;目标-结果=负数,就是榜样,即目标超额完成;目标-结果=零,就是经验,即目标正好按计划完成。
比如目标良品率是99.9%,结果是97.9%,结果不如目标就是问题,结果距离目标值的大小,就是问题的大小。这里的2%可能就是不小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正数、负数和零的历史变化做出考核和分配,以激励榜样贡献,总结履职经验,找到目标未达原因。
有问题并非坏事。制订超越同行的、付出长期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高目标、高追求,可以说是主动制造“问题”。满足于现状,没有奋斗目标;不清楚现状,不对标分析,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
结果导向往往是决定性的。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的证明不在逻辑,而在结果。比如我们提倡科技创新,首先就要提高科研投入占比和人才占比,而结果导向则要求企业形成投钱和赚钱的良性循环——资金和人才要变成技术和专利,技术和专利要变为有高收益的权和利,高收益的权和利要能够回馈新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增值,以此循环往复,不断扩大公司的增值和实力。
这是结果导向的果→因→果的良性循环机制,而不是花钱产出一批只能上专利墙展示,不能变现的虚名结果。
从三个管理导向辩证统一的原则看,首先要坚持目标导向,长远目标的牵引会产生自信和奋斗等精神动力。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在不断解决眼前和脚下问题的过程中前进。最后是结果导向,做企业要根据商业价值的大小、客户需求的满意、核心竞争力的加强等结果,调整目标制订方式和完善问题解决方式,而不能僵化追求所谓的技术一流、管理一流、世界一流。
华为鸿蒙系统正式更新到3.0阶段,解决了软件兼容、底层代码等问题,实现万物互联,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要坚信“三因一果法”——只要方向大致正确(一因),保持组织活力(二因),用确定的价值观、机制和用人员的流动性,来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三因),就能实现企业持续成长的目标(一果)。
现实中很多企业没有遵守三个导向。有的企业决策是能力导向,比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等,并不在乎损失可能仅有一次的机会。有的领导是过程导向,比如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