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本身并不存在产业或者商业的逻辑,文化就如同这个星球的空气,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演化,也一样拥有着氧、氢、氦、氮等等不同的、交融的复杂元素,从根本上影响着不同人类种群的发展和行为。
在当今这个经济至上、商业为王的时代,文化同样也成为了一个产业,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以满足文化精神需求的商业行为,影视、出版、文创、文旅、演艺、动漫等等,加之近年商业竞争升级,创意产业成为众多经济体的救命稻草,文化产业更加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从二次元到国潮、从品牌到IP、从不动产到文商旅,处处都在探索文化产业,都在实现文化赋能。
文化逻辑是完全不同于商业逻辑的,商业逻辑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是以交易体现价值的一种逻辑,经过近二百年西方经济学者的创造和发展,形成的一整套基于交易、交换的规则,并由此派生出企业、市场、产品、管理等相关约定。
商业逻辑中,没有交易就没有价值,只有用交易行为才行体现价值,或者说,价值创造出来就是为了交换,小动物生出来就是为了被大动物吃掉,这是西方进化论的文化基因。
而文化是自带价值的,其价值是无法评估,如果非要给文化一个逻辑的话,那就应该是,“价值驱动”,文化驱动人的行为,文化驱动交易和交换,文化驱动规则、同样驱动企业、市场、产品、管理的发展,小动物和大动物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而不是谁为了谁而生,大动物吃掉小动物,并不意味着小动物会先消失灭种。
基于文化逻辑和商业逻辑的不同,文化产业的商业逻辑同样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商业逻辑。
也就是说,文化产业的逻辑是和几乎所有当下商业、行业都不一样的玩法。
停一下,有人说,有必要说这些么?挣钱就对了!
不知道游戏规则,怎么打怪?
可以不认同,可以共同探索,可以求同存异,可以各执己见,也可以有所受益,唯独不可以“生不知何所生,亡不知何以亡”。
由价值驱动,我们尝试探索一下文化产业的商业逻辑。
前文提起,文化与人类,如同空气一般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国家、民族、地域、行业、企业、个体对于文化的所得皆不相同,文化赋予的价值皆不相同,文化产业的价值驱动如何运行?
影视、出版、文创、文旅、演艺、动漫等,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业,但仅限于此的话,那就和餐饮、服装、种种工业、食品、科技、农业一样,谈不上文化的价值驱动了,那就当作一个行业去看就好了,当作一个职业去做就好了。
既然探索,那就再宽泛一些,再多一些可能,
更大的文化产业,或者说,真正的文化产业,是完全不同于当下商业逻辑的,是升级的,甚至是颠覆的另一种商业社会。
只有承认文化的价值驱动逻辑,才能尝试探索和理解文化产业的商业逻辑——赋能。
赋能,在商业上的本质概念不是交易产生价值,而是价值驱动交易。
真正的文化赋能,是文化价值驱动商业交易的一种行为。
特定的文化价值驱动特定的商业发展的行为及过程,可以称之为——大文化产业,唯一真正具有赋能特性的行为。
这里多说一下,具有赋能特性的只有文化,谈互联网赋能或者什么赋能什么的,都是基于传统商业逻辑的交换规则,只要是基于交换规则,就一定会有竞争、会有多少,没有任何交换和交易是真正公平的,没有任何交换和交易是公平体现各方真正价值的!
文化产业的商业逻辑就是给其他所有行业和产业进行赋能的一种行为及过程。
真正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商业逻辑,并不断发扬、推进,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商业规则,可以推进文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就在于用优秀的价值驱动商业的良性发展。
具体说,就是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商业场景、以及不同的企业,赋能适应的文化属性,形成良性的文化生态,提升企业、商业及市场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而驱动相互的需求和交易。
文化产业的核心,在于优秀文化的打造,在于其文化价值对企业、商业和市场具备驱动能力。
如:好的企业文化,就对其组织、生产、营销有决定性影响。
传统文化流行,就能让国潮包装提升产品的销售量。
民族文化自信,在市场上就能够引领国货崛起。
这就是企业文化、商业文化和市场文化的价值驱动力的表现。
大文化产业,就是要将企业、商业、市场统筹看待,形成比较完整的服务模式,促进文化赋能、驱动价值提升。
大文化产业的商业逻辑在于文化赋能,其商业行为在于整合资源实现价值驱动,大文化产业更需要平台化模式。
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一定更考验赋能和整合的能力,一定是大文化产业的契机,是屏弃弱肉强食的西方野蛮商业逻辑,实现优秀文化价值驱动社会发展的机遇,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整体变革。
今天探讨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站在百年机遇的面前,由文化产业兴起,而可能引发的人类社会变革已经近在眼前,积极探索,顺应时代,以便选择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商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祝愿各位都能够以文化得幸福、赢未来。
ps: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商策网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