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巍巍,珠水滔滔
文化雨露浸润着岭南花城
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
于9月8日在广州举行
众多媒体深度聚焦
回望广州文化强市建设
取得的系列成就
共同展望广州文化建设
出新出彩
《南方日报》报道
《羊城晚报》报道(左右滑动查看)
《广州日报》报道
《信息时报》特刊
《信息时报》“文化在身边”特刊关于天河区文化建设成果的报道。
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脉搏
天河区不仅是经济大区、创新强区
也是文化发展主力区
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已连续10年位居全市首位,法人单位个数、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均居全市第一,文化产业已是天河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现有区属大型文化场馆6处、省特级文化站21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天河区已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依托全区覆盖的文化服务体系,天河区每年免费安排群众文化活动近场,开展公益文化艺术普及活动场,让文化惠民看得见摸得着。
01
文明新风尚
新时代主旋律更响亮
一座城市的空间高度,标注在“天际线”,来自林立的高楼;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铭刻在“地平线”,源自文化的深厚。文化力量,如静水流深,孕育着、滋养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摘自《广州日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系列评论
在天河,每一个社区都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文明实践服务。其中,天园街东方社区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东方社区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阵地,链接辖内资源、单位及公共设施,比如街道党校、社区党校、中小学校以及其他共建单位等,探索打造“中心+平台”实践模式,促进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深入融合,让更多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成为文明实践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在天河,百姓志愿宣讲团是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和基层一线的优秀代表,他们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单位,走上讲台,以亲身经历或身边故事为题材,为群众讲述可信可学的感人故事。据了解,天河区百姓志愿宣讲团曾被中宣部办公厅授予“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
(资料图。摄影/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在天河,人们向上向善,好人文化盛行,文明新风劲吹。至如今,全区已打造2个省级和9个市级文明实践示范点,共设立了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6个特色站。与此同时,天河扬好人故事、建首善之城,充分发扬28名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和5户全国、5户省级、13户市级文明家庭以及5个文明校园等模范带头作用,打响打亮“天河好人”品牌。在年新评选的27名“天河好人”中,8名获评“广州好人”,4名获评“广东好人”。
02
传统与现代交融
文化活力涵养城市气质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这几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广州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好。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更高,新的人文地标拔地而起,文艺作品也屡有佳作,到图书馆读书、到大剧院看演出,成为很多广州市民的生活习惯,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
8月底,尚天河文化沙龙——影视剧路演举办,邀请了金融投资机构、企业等,聚焦广东广州动漫、影视产业发展,进行经验交流、项目分享、资源对接,旨在挖掘和扶持更多蕴含本土文化的优秀作品,助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与此同时,位于天河公园西北角的天河艺苑,各种高水平书画作品展陆续推出,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前来观展,还时不时有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以书言志,以画传情,令人心旷神怡。自年开馆以来,天河艺苑举办了《中国风景》摄影展、乞巧文化艺术展、龙舟文化中国画邀请展等各类文化活动,深受市民群众的欢迎,荣获-年度“广州最佳文艺志愿服务基地”称号。
这些都是天河文化活力的典型代表。在天河,一场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的交融,时尚潮流与高雅艺术的碰撞,传递出天河青春活力、热情奔放、时尚魅力和精彩繁荣的城市形象。
(天河公园南广场,一个小女孩好奇地走近雕塑欣赏。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天河区不仅坐拥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等城市文化地标,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空间,如后山当代艺术中心、尚榕美术馆、与亨美术馆等一批特色美术馆;还打造了天河艺术公园、鸿飞天河艺术空间、许钦松艺术空间等。
据统计,天河区共有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和生活在天河的人们,可随时享受文化盛宴。
五年来,天河区优秀文艺作品获得省、市奖项个,《卢永根》《战疫》成功入选广东省“百年辉煌——百年百场”精品剧目。同时,天河区为75家企业兑现扶持奖金约万元。年,4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
03
以文兴业
数字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州建设文化强市,有两大优势项目不容忽视,一是电竞产业,二是音乐文化产业。
广州文化事业发展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步入新时代,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科技进步将进一步赋能广州文化事业,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广州面临着重大机遇。
——省政府参事、粤港澳合作促进会
文化传播委员会主任白玲
至如今,天河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已连续10年位居广州市首位,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个数、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均居全市第一。
近年来,天河区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天河区数字文化产业主要以游戏动漫、数字创意、数字音乐、电子竞技等为代表,培育出网易、酷狗、趣丸、荔支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引领天河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天河区科韵路短短十多公里的路段,集聚了网易、酷狗、YY、三七互娱等知名企业,成为广东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人格》IVL联赛总决赛现场。
年,天河区游戏产业收入占全国比重42.86%,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游戏产业集聚地。年,广州本土企业网易游戏海外营收占网易游戏整体营收超过11%,是国内游戏企业中出海占比最高的企业。
与此同时,天河区文化产业的“国”字号招牌凸显优势。天河区拥有经国务院批准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唯一一个文化贸易项目——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多个“国”字号招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此外,天河区还拥有以羊城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天河文化发展集聚磅礴力量。
04
文化惠民
为民生幸福“加码”
舞台上,好戏连台;公园里,歌舞飞扬;图书馆,书香四溢;博物馆,异彩纷呈;电影院,大片连连……红红火火的文化活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让市民群众的“碗”里装满“文化大餐”,在家门口圆梦“诗和远方”。
——摘自《广州日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系列评论
7月31日,天河珠村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乞巧节。当天,“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天河正式启动,持续至8月5日。赓续往年的传统,今年乞巧文化节继续走出珠村,来到市民身边:在广州设立九大分会场,包括华南国家植物园、广州塔、花城广场等;同时,构建元宇宙中的乞巧文化博物馆,观众足不出户即可沉浸式感受乞巧的魅力。
(60后“巧姐”潘慧君手把手传承乞巧非遗技艺。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已连续举办17年的广州乞巧文化节,是广州每年的民俗文化盛事。天河珠村是目前广州乞巧活动最集中、规模最大的村落。年,以珠村乞巧为代表的天河乞巧习俗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州城市文化名片。珠村也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乞巧文化,天河每年都推出创新举措,让传统乞巧节与现代城市发展紧密融合,通过探索“非遗+文商旅”的模式,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让古老民俗激发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天河区注重延续城市文脉,盘活历史资源,打造兼具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和现代产业集聚的特色品牌。比如,位于天河区员村街的T.I.T智慧园,曾经是一片旧厂房,通过“绣花”式改造后,升级为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广州图书馆艺术主题分馆也落户于此,成为了许多年轻人“打卡”好去处。
(天河T.I.T智慧园。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为了让优质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群,近年来,天河区持续擦亮尚天河文化季、广州乞巧文化节、天河迎春花市嘉年华等文化品牌,力求“月月有活动,个个有特色”,以基层为重点,每年免费安排群众文化活动近场,开展公益文化艺术普及活动场,让越来越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天河珠江新城夜景。
未
来
规
划
年,天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其中提到,大力推动天河艺术公园共建项目建设,加快区图书馆新馆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和达标率,举办文化艺术惠民活动场次、公益文化艺术培训场次。
另外,巩固提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提升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尚天河文化季、广州乞巧文化节、车陂国际龙舟文化艺术节等品牌影响力。提质发展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支持广州文化发展集团做大做强,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群。
广州天河
这个充满人文气质
与创新活力的文化强区
正向世界展现其独特魅力
原标题:《天河:文化产业释放活力,文化强区尽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