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鲁迅离世
年前,鲁迅在去世的时候仅仅只有55岁,这在当时那个时代简直就是英年早逝。在鲁迅去世之后,很多人都感到惋惜,毕竟鲁迅是一大文豪,他的去世将是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在鲁迅去世之后,很多人都自发的进行哀悼,悲痛的气息在上海弥漫开来,可谓是世纪葬礼一般的存在。还有很多人感觉鲁迅先生的离世非常的蹊跷,55岁的年纪还非常年轻,为什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就突然去世了。其实鲁迅生前有非常严重的肺病,他的肺部有着不少积水,在55岁的时候便因自发性气胸导致了死亡。他的死亡还是有很多疑点的,毕竟鲁迅先生对医学有很深的了解,不可能对自己的病情没有掌握,更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他身边的那个医生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的医生是一名日本人。当时我国和日本的关系并不太友好,鲁迅先生虽然并没有上战场打仗,但是他却用自己的文字批判了日本人,让很多日本人都非常痛恨鲁迅的文字宣传。当时日本人曾经找鲁迅合作,希望让他宣传日本的好处,获得中国民众的支持。鲁迅先生是一个爱国者,他并不支持日本人的一切做法,便婉言拒绝。有可能是日本人心生恨意,并通过暗箱操作,在鲁迅的治疗手段中动了一些手脚,使鲁迅先生的肺部疾病变得严重,导致了他的死亡。在鲁迅死亡之后,他的那名主治医生也仿佛人间蒸发一般,这使鲁迅的死亡变得谜题重重。02鲁迅立遗嘱
鲁迅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的时候,便在报社发布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死。这篇文章是对自己遗嘱的描述,发布在了报刊中公之于众。他首先说了对于自己丧事操办的要求,他是一个大义凛然的人,并不想借此机会进行敛财。他告诉自己的后人,在自己死后操办丧事的时候,不能收别人的钱,只能收熟人的礼金。不能乱收费,尤其是那些陌生民众的钱,千万不要随意地收取,这是对大家的不尊重。第2条就是,自己的丧事不要办太长时间,不要影响大家正常的生活。这是鲁迅对民众正常生活秩序的考虑,毕竟自己有一定的影响力,很多人会前来自发的悼念。如果长此以往悼念的话,不仅会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节奏,而且也会带来很多不便。第3条遗嘱就是,在鲁迅死后不要随意举办相关的纪念活动。鲁迅知道自己名气大,所以告诫后人不要将自己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上,一定要学会忘记。他觉得举办一些纪念活动没有意义,反而会耽误大家的时间,浪费大家的金钱,给大家带来麻烦。第4条遗嘱就是,不要把鲁迅的死亡当成一件大事,只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平凡小事就可以了。鲁迅觉得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常态,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一过程。鲁迅也是万千平凡人中的一员,只有走出鲁迅去世的阴影之中,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如果一直沉迷在这场回忆中迟迟不能走出来的话,只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压力,也无法向前看,更无法投入崭新的生活。鲁迅只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所以希望自己死后能够被人们永远地忘记。03第五条遗嘱
鲁迅的第5条遗嘱的含金量是最高的,他告诫自己的后代从事的行业千万不要有作家和美术家。毕竟这两个行业都是虚幻飘渺的文艺行业,很难能够在这样的领域中出人头地的。一旦从事美术行业的话,不仅需要勤学苦练来提高自己的技能,而且还需要有伯乐的提携,以及人生良好的机遇。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美术家,需要付出很多,也很有难度。鲁迅本身并没有在美术行业发布什么文艺作品,但他对美术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建树的。比如他在生前曾经发布过18篇美术的论文,而且还出版过很多关于美术的书籍。外国的一些书画集,鲁迅也经常翻译成中文供国人进行学习,可见鲁迅对美术是非常热爱的。鲁迅一生也是创作无数优秀文章的作家,他的精神领袖作用,在中国更是举重若轻。他对文学更是有着深沉的热爱,可是他却拒绝自己的子孙后代从事文学行业。他认为文学是复杂的,有时候会让人捉摸不透,文学的领域成功更需要良好的机遇。他希望孩子能过普通的简单的生活,而不是从事文学领域的工作。他的儿子也不负众望,考进了北京大学,学习了物理的无线电专业,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物理学家。和父亲的嘱托一致,他并没有学习从事文化领域,也并未成为作家和美术家。04总结
鲁迅是一个谦逊的作家,他创作了优秀的作品也成为了中国人时代的领袖,他所传达的精神更是值得现代人学习。可他却劝诫后人不要从事文化领域,这或许有着他自己的原因存在。鲁迅的一言一行对于我国的年轻人都有着模范的作用,他的话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学习他一身正气的态度。面对民族命运的变迁,他不惜奔波劳累,用文字来唤醒了中国人的心灵,为思想解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