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艺术不断发展,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使文化艺术逐步走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整个过程。
如何让文化艺术产业拥抱数字化?年11月10日下午,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在艺云、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艺术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咖,围绕主题“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进行研讨,探讨两者结合的方向和趋势。
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面临三大问题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李可染画院)院长西沐认为,近几年,整个艺术品产业的发展经历着较为艰难的业态转型的过程。数字化场景服务的机构一开始走的是传统的艺术电商的思路,但随着数字化场景的建构和发展,基于数字化基础设施迅速的发展,以前很难解决的一些问题得以攻克。
如今,数字化场景逐渐建构起来,新的基础设施不断建立,西沐认为,艺术产业数字化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是资产数据化和数据资产化。“艺术品资产的数据化”和“数据资源的资产化”是研究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点。西沐说:“不要把数据看成单纯的反应事物发展的表面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化成资产”。
第二是要基于新业态提升。“艺术电商”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前的艺术电商更多的是基于一个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展示交易平台,对客户资料和需求进行精准管理;新的艺术电商是基于数字化的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管理,给用户提供更强的公信力。
第三,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西沐认为,现代产业的发展大多离不开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资本市场方面,要考虑IPO的问题,考虑资产打包卖给上市公司,考虑兼并等。要素市场方面,要考虑怎样降低成本和资产配置优化,借助要素平台实现资源转变成资产。
数字化对艺术品市场益处良多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郑瑩认为,艺术品数字化平台能从三个方面繁荣艺术品市场。
第一,促进艺术品创作提质。艺术品网络平台、APP等降低了艺术品推广的成本,可以使艺术家更专注于艺术创作。
第二,消费者与感兴趣的艺术品精准匹配。艺术品的平台集合了艺术品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搜索,智能推荐,个性化推荐等方式,可以把艺术品精准推送到有相关需求的消费者。
第三,促进交易出口。艺术品平台可以把艺术品价格公开,使艺术品市场信息更加透明,市场更加理性,从而增加艺术品的流动性。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武洪滨提出,数字化带来的网络社交把艺术家与消费者无缝衔接在一起,艺术平台带给艺术市场新的可能。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绘画修复与保护研究所主任邰武旗认为,传统的艺术品展览方式,虽然主题、作品、策展人都在变化,但是,看展的人群比较固定,受众比较单一。借助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平台,把线下展览搬到线上,不用印画册,不用租场地,还能增加看展的人数,既节约成本,又拓展了受众。节省的钱还可以做衍生品,而且展出的内容不用撤下,观众可以随时看。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师资博士后刘阳认为,数据这个要素贯穿在整个艺术产业链中,利用数据,可以不断地推进艺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该怎么做
嘉德投资高级经理马学东认为,数字化只是科技跟艺术结合的一个非常微观的缩影,无论是艺术创作,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乃至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艺术和科技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包含两个方式:一种方式是艺术借助科技;另一种是科技附加到艺术品整个创作和市场发展中。未来,跨界融合才能使整个艺术品市场转型发展。
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表示,多年前,艺术品机构大多只把互联网当做辅助工具,在线上开展活动是为了线下交易而服务的。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品的线上展示、线上鉴定、线上分享、线上交易,都被实现,逐渐成为主流。艺术品机构要主动改变和适应这种主流。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师资博士后刘阳表示,想要对数据进行定价,首先要把数据定义为一个资产,数据只有定义为资产才便于在资本市场中流通。数据交易发生在数据源和数据使用方之间,数据源将数据进行整合打包储存,卖给数据应用方,数据应用方会将数据形成相应的数据报告和其它行业进行结合,以此促进艺术行业和其它行业的交流,甚至可以促进一些艺术行业的交叉,实现数据增值和流通。
刘阳提出,艺术产品的定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艺术产品具有独特性。艺术产品之间无法进行精确的比较来确定孰好孰坏。
2、艺术产品存在很强的买方偏好。一些买家对书画感兴趣,一些买家对家乡艺术品感兴趣,买家对自己偏好的艺术品甚至愿意出高价买入。
3、会受到营销水平的影响。拍卖会、画廊的营销水平高低会影响价格数据。
4、历史性和艺术性。艺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们在某个阶段对艺术产品的需求和诉求,反映出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艺术产品的历史性和艺术性被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