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淋巴瘤疾病定义与分类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亦可侵犯鼻咽部、胃肠道、骨骼和皮肤等结外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受损。淋巴瘤疾病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包括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三种,霍奇金淋巴瘤仅有一种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NHL是淋巴瘤最主要的类型,占比接近90%;HL是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国淋巴瘤药物行业市场规模
淋巴瘤流行病学情况在欧美地区与中国地区呈现特征差异,中国发病率较欧美低。-年,中国淋巴瘤药物行业市场规模由.7亿元增长至.7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4.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分类型来看,年NHL药物市场规模为.7亿元,HL药物市场规模为17亿元,NHL市场规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NHL是淋巴瘤最主要的类型,占比接近90%,患者数量众多,带来了庞大的市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的推出,将对原研药物销量增长负面影响。同时基于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是非霍奇金淋巴瘤黄金标准治疗方案,在整个惰性及侵袭性疾病中,此方案主导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在研药物所产生的一线替代疗法难度加大。受生物类似药市场抢占及在研管线替代困难等因素,预计至年,中国淋巴瘤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淋巴瘤药物行业相关政策
淋巴瘤初次治疗整体花费愈30万,患者自费比例约60%,经济负担高。医保药品的准入将使淋巴瘤药物价格下调,降低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推动淋巴瘤药物走向平民化。此外,针对于创新药的红利政策帮助淋巴瘤药物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增加,行业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数据来源:政府部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中国淋巴瘤药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mRNA药物在研
mRNA药物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原因在于mRNA药物通过指导蛋白合成来消灭细菌、病毒,清除癌细胞,纠正异常蛋白表达,从而达到治疗或者预防疾病的效果。因此,mRNA药物不会整合入人体的基因组,具备足够的安全性。mRNA技术平台既可以覆盖传染病、肿瘤免疫疫苗领域,还能用于由于蛋白缺失引起的尤其是胞内靶点为主的罕见病,以及个性化肿瘤疫苗等治疗方面。mRNA同样可被用于制备CAR-T、TCR-T等。
BioNTech、Moderna和CureVac在mRNA药物研发走在前沿,企业获得了大量投融资。Moderna公司治疗淋巴瘤的mRNA药物项目已经进入临床I期。
2、蒽环类药物合理应用
蒽环类药物包括多柔比星(ADM)、脂质体多柔比星、表柔比星(EPI)、吡喃阿霉素(THP)、米托蒽醌(MIT)五种。蒽环类药物是HL及NHL化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药物,是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基础性治疗药物。但是,所有蒽环类药物都可引起骨髓抑制、粘膜炎、脱发、心脏损伤,相较其他不良反应而言,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损伤通常呈现进展性和不可逆性,并密切影响着患者的后续治疗及远期生存预后。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