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特色
团队秉承“业财融合、德育为先、特色鲜明”理念,以业务场景为脉络,重塑教学内容;以业财融合为导向,“理论-实践-实战”混合式分层教学;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开发契合会计教学需求的BOEIRS结构;以业财分析为核心,耦合虚拟仿真实战演练,仿真参与浸润体验;以职业使命为指引,“个人诚信-职业传承-公司治理-国家监督”四圈层思政浸润。
教学创新实践精彩展示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高级财务会计》
学生人数:30人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注重基础理论和交叉知识的融合理解,又强化经济问题认知和业财问题分析的能力锻造,培养厚理论素养、强实践技能、有家国情怀、有绿色思维的新会计人才。
知识目标
1.掌握复杂经济业务的会计分析方法和处理逻辑。
2.应用规则,构建特殊业务会计处理的分析框架。
能力目标
1.具备从多维视角审慎辨析企业财务行为的思辨能力和应用能力。
2.具备将学过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新业务、新问题中的创新能力。
价值目标
1.树立诚信,表达企业经济业务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
2.基于受托责任视角,坚持公众利益导向,牢记财会监督使命,提升会计文化自信。
3.深刻理解中央决策部署,响应国家需求,用专业技能助推高质量发展,践行经世济民使命。
教学创新要解决的问题
会计,利用微观数据参与企业管理和国家治理,是既站位高远又脚踏实地的应用型学科。数字经济时代,会计向业务前端延伸引导决策,即业财融合,成为行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高级财务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体系中的高阶课程,需要综合利用财务理论,对实务中复杂的、特殊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是会计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知识难度最大、能力要求最高的课程。
教学创新的方法和实践
教学内容:以业财场景为脉络,四维重塑
基于业务性,在现有同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规划,将彼此独立的专题重构为四大模块。
基于特色性,结合石油天然气的业务流程讲解特殊行业的会计处理过程;在特殊业务、特殊主体等专题中融入能源企业的业务场景,如能源企业海外并购、合并报表、原油期货等案例,凸显行业特色。
教学体系:以业财融合为导向,混合分层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审慎思辨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依照课程改革思路,采用“理论+实践+实战”混合式分层教学,在教学时空拓展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线上与线下同频共振。
教学活动:以业财分析为核心,浸润思辨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基于BOPPPS教学法开发契合会计逻辑架构和教学需求的BOEIRS教学结构,注重业财情境创设,耦合虚拟仿真和实战演练,师生、生生、专家线上实时互动,仿真参与式浸润体验。
◆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小组协作思辨研讨
课前,学生根据业财情境分组研讨、梳理汇总;课上,角色扮演汇报交流,并回应其他组的质疑和咨询;课后,小组合作进一步探究和思考,完善案例报告,融会贯通。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融入感,又锻炼合作意识、沟通表达和审慎思辨能力,强调使用财会理论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学用对接意识的培养。
◆趣味体验,重塑教学,激发学生知行合一
借助3D仿真、4D影院、游戏闯关等手段使学生对特殊行业形成立体认知;通过模拟交易、仿真实验等手段,体验特殊业务的处理流程,提升学习体验感。
◆专家启智,产业赋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课堂上连线业财专家,参与专题研讨,实时互动研讨。依托我院会计硕士中心聘任的校外企业导师及签订的实践基地,邀请专家走进课堂,引领学生走近企业,链接起知识和实践的桥梁。
◆仿真参与,实务演练,业财融合深度洞察
专设8课时虚拟仿真实验环节,还原真实业务场景,强调业财融合、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熟练掌握业财融合的前沿认知,深刻理解业务财务的功能与价值,体验业财决策过程及影响,培养业财分析能力。
◆积分排位及时表彰,精准预警激发成就
及时公布学生各环节积分及段位,激发竞争意识,及时表彰和预警问题,对研讨环节风采出众的团队或个人颁发证书,巩固内驱力。
思政模式:以职业使命为指引,四圈互融
◆深挖内涵,四圈互融,经世济民以诚为本
基于价值性,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以“不忘核算初心,牢守监督使命”为原则,构建“个人-职业-企业-国家”四圈层育人模式,形成“诚实守信为核心、文化传承为根基、公司治理为重点、国家监督为拓展”的体系,培养学生恪守诚信的道德素养和经世济民的责任意识。
◆微课科普,专业认同,显性传承会计文化
设置中国会计文化微课堂,讲述从上古传说中的会计萌芽到当今社会的会计繁荣,涵盖会计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弘扬会计名家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发扬会计文化,传承会计精神。
◆有机结合,互融互联,隐性渗透专业教学
各圈层中思政元素并非独立割裂,而是结合专题内容有机融合,按照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灵活组合,如在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专题中,同时涵盖四个圈层的思政内容。
学生的学习活动
课程总课时72,其中线上24课时,线下48课时。线下课时中,其中讲授28课时,案例研讨12课时,仿真实验8课时。
课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采用多元多维过程化的考核方案,包含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涵盖教学多个流程和环节,注重过程与结果、线上与线下、教师与学生、个人与团队、能力与价值五结合。
教学创新的效果
业财融合思维养成,升学就业满意度高
根据我校对毕业生培养质量及职业发展的调查(),会计系学生升学和就业率99%,专业对口率高,就业满意度、职位晋升比例和速度、平均月收入均高于平均水平。
业财分析素养提升,学生课程认可度高
课程评教效果多次位列全校前5%,分数98.56分,且被评选为对职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学满意度90%。
审慎思辨能力增强,竞赛论文产出丰富
指导学生开发案例被中国管理案例库收录6篇,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论文国家级一等奖、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国家级一等奖、“尖烽时刻”商业模拟大赛国家级三等奖、三创挑战赛省级二等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等。
家国情怀意识渐浓,思政育人初显成效
响应国家号召,毕业生奔赴西部艰苦地区就业。校企合作申报“数字会计文化”课题,学生积极参与诚信、社会责任、ESG绿色治理等相关话题的研究,取得“挑战杯”红色专项省级特等奖、北京市一等奖、能源经济学术创意省级一等奖、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A类等成绩。
教学创新实践的普适性
1.课程创新实践的四大特点,不仅适用于行业特色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对于其他高校大量以应用为导向的学科和专业都同样适用。
2.“理论-实践-实战”混合分层的教学理念有效实现产学协同育人,促进学生以知促行、以行践知、知行合一的新教学。
3.BOEIRS教学体系注重场景创设和浸润体验,融合虚拟仿真实验和实战演练平台,思辨研讨、产学联动,有效激发以学生为中心,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者悟道求业生惑”的新模式。
4.“个人-职业-企业-国家”的四圈层思政育人,培育学生恪守诚信的道德素养和经世济民的责任意识,有效助力新文科和新商科的建设。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