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创作到艺术产业
——向勇《艺术产业新时代的进展、策略与机遇》课程日志
年7月5日,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产业新型实践人才培养》的课程开始切入对“艺术产业”领域的学习。上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教授以《艺术产业新时代的进展、策略与机遇》为题,从艺术产业的全局视角出发,运用大量图文模型与实践案例概括了新时代经济转型特点及艺术产业发展的创意策略,提出了艺术产业发展的四大驱动方式。
向勇教授认为,新时代经济正从物质经济向符号经济转型,从时间经济向场景经济转型。物质经济由物质力推动发展,而符号经济的生产动能包括科技创新产生的专利,以及文化艺术创新带来的故事、IP和知识产权。场景经济以共享价值观为前提,具有多元叙事的故事性,能够营造通感场景体验。无论是符号经济还是场景经济,艺术创意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向勇教授认为,在“美好生活需要”与“文化不充分不平衡发展”成为主要矛盾的时代背景下,要注重用文化力去改造产品。文化力呈金字塔模型,从塔尖到塔基细分为文化原创力、文化生产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软实力四个层次。向勇以法蓝瓷、百雅轩、二玄社为例,阐释了艺术创作走向艺术产业要具备的五个特征:高技术的生产手段、企业化的生产主体、市场化的创作目标、规模化的生产效益和金融化的生产方式。
关于文化商品的价值内涵与迭代升级,向勇提出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所共同形成的文化价值形态。在“如何实现商品的文化价值”这一问题上,向勇以霹雳布袋戏的创意策略、腾讯共享型生态平台的资源控制形态、迪士尼全产业链驱动等成功案例,分析了创新、故事、超级IP、全产业链四种驱动方式;通过提取文化资源、生产文化商品从而实现商品的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最终形成文化经济。
作者:陈静静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