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第三期文化产业版权保护与管理公益直播
TUhjnbcbe - 2025/2/7 18:07:00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日讯为迎接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版权局关于加强版权宣传工作通知的重要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于年4月22日至29日举办了第三期“文化产业版权保护与管理”公益直播课,这是继第一、二期公益直播课之后,又一次为公众奉上的一场线上版权知识盛宴。

第三期直播课特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万勇、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张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杨德嘉、爱奇艺法律部高级总监胡荟集等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他们以突出的宏观思维和国际视野,聚焦于文化产业和版权产业的发展态势、发展特征及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同时剖析视频平台的海外维权、聚合类网站的合理使用以及著作权侵权的法律责任等问题。

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祁述裕介绍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对“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作了展望。结合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网络平台、“数字敦煌”、“一部手机游云南”、《武汉十二锣》、特色文化城市和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等案例,总结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特点,包括集聚发展、数字化发展和特色发展等,分析了文化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祁述裕指出,从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调研情况看,当前文化企业经营存在房租和工资经营成本偏高、税负过重、资金紧张、高素质人才匮乏、市场不稳定等问题。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支持文化企业的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调研显示,文化企业扶持政策仍然存在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够,申报、审批程序过于复杂,政策精准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优化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强化人才扶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是文化企业的普遍呼声。

范军:中国版权产业的发展趋势

范军阐述了版权产业的由来、内涵和外延以及重要作用,分析了版权产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之间的异同。他还结合大量指标数据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就业、推动商品出口三方面重点介绍了中国版权产业的三大贡献。

在经济贡献方面,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持续攀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十分明显。从年至年,我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从.3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48亿元人民币,年是年4.9倍,占GDP的比重也从6.39%提高至7.37%,提高了0.98个百分点;在社会就业方面,版权产业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对于社会稳定发挥重要贡献。从年至年,我国版权产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从.92万人增长至.53人,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也从6.52%增长到9.53%,提高了3.01个百分点;在商品出口方面,版权产业商品出口额时有波动,对外贸拉动做出贡献。受全球复杂严峻外贸形势的影响,从年至年我国版权产业商品出口额时有波动,出口额仍从.62亿美元增长至.50亿美元,但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5.40%下降到11.25%。

万勇:国际发展与技术变革视野下的中国版权法治建设

万勇介绍了中国过去和现在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产业环境,阐述了国际版权制度与互联网等技术创新的互动,详细介绍了国际版权制度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美国、欧盟的版权法律制度和司法审判概况,并对中国版权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万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应当注重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中国版权法治建设的重点需进行三个转换:从版权管理到版权治理,从单纯强调版权保护到更为重视激励版权创造与促进版权运用,从国际规则的消极接受者到积极建设者。他认为,中国版权法治建设要统筹国内版权治理与国际版权治理的立场,尤其要重视话语体系的重要性。立法上,建立全攻全守型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即尽量采取一般性条款与开放式结构的立法模式,从而更灵活地应对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司法上,由形式主义解释论转向功能主义解释论,即更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期文化产业版权保护与管理公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