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
TUhjnbcbe - 2025/1/27 6:14:00

大唐西市集团是以文化产业、文博事业和金融投资业为主导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在文化产业方面展现了不俗的特色和特点,集中体现在三个并举发展上。

第一,传承和弘扬并举,打造文化产业。在保护隋唐丝路起点——西市遗址的基础上,打造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体的大唐西市文商综合园区,园区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市场化国际化运作,在基金、拍卖、担保等领域进行产业布局,“以商养文、以文促商”,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二,保护和开发并举,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大唐西市集团创办了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民办大唐西市博物馆,并倡导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拥有丝绸之路沿线16个国家的81家著名博物馆成员单位,被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称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第三,国内与国际并举,打造文化产业交流平台。大唐西市春节文艺庙会、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一条丝路两城歌等文化活动,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消费人群超过万人次,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文化品牌。近年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投资论坛、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论坛,促进人文交流,带动经济发展,产生广泛影响。

从这些实践来看,大唐西市集团成为我国民间资本传承弘扬丝路文化、保护国家历史遗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典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迈进。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比年增长10.3倍,文化产业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文化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1亿美元,同比增长8.3%。年至年,全国版权输出从项增长到13,项,增长47.5%。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销售9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

第二,文化企业活力增强。文化企业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近年来国家在产业体制体系上积极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制,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加快发展,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打造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鼓励支持文化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实现社会资本、金融工具和文化资源有效对接。

第三,推动多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融合中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推动旅游演艺发展,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现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文化和金融融合,不断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建立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推动创意设计、服务与制造、信息、农业、体育、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但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突出问题:一是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文化产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低端供给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并存。二是文化产业基础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产业对GDP贡献偏少,国内西部省份文化产业增加值均低于东部发展。三是国际竞争力不强。出口产品和服务技术含量低,服务贸易逆差仍然较大,文化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弱势地位。

为推动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从供给侧发力,着力打造多元化文化产业产品。提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供给能力,发掘中华文化宝贵资源,着力开发会展文化、海洋文化、体育文化、康养文化等产业。推动主体性、特色类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引导动漫、创意设计、网络等行业创新发展,增加参与市场体验式消费项目。围绕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合理布局文化旅游线路,强化景区建设以及智慧服务,合理规范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提高文化景区的高品位人文素养。鼓励和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增加夜间文化服务、餐饮购物服务、建设24小时书店。

第二,从消费端惠民。一是推出更多消费惠民措施,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鼓励发行文化和旅游消费银行卡。二是提高消费便捷程度。鼓励依托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便民消费服务中心,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消费网点,合理配套餐饮区、观众休息区、文创产品展示,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