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职教大有可为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
TUhjnbcbe - 2025/1/3 17:58:00

近几年,随着“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的流行,以及美国制造业回流和产业迁出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全球价值链体系自身也表现出了脆弱的一面。如何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使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上升,从而在世界范围内的价值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则必须要实现生产制造上的高质量发展。而在教育领域,职业教育既有教育的性质,又有经济的性质,其在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与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现状

贸易方式转变成果凸显

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最早要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依靠于我国的“人口红利”,我国主要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到国家分工中,该种贸易方式尽管让我国的贸易规模有所增长,但由于其最终生产成果的附加值较低,生产过程的可替代性较强,核心技术匮乏,到了当前新时代的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并不能继续为我国贸易规模提供贡献。与此同时东南亚等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也替代了我国原有的跨国生产制造。鉴于以上背景与现状,我国制造业依据《中国制造》的纲领精神,亟需积极地调整主要的贸易方式。

制造业增加值稳步上升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部门的国家,拥有余项工业产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量和完善的工业体系,这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使得我国占领了经济发展的高地。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大有改组之势,也鉴于此,我国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格局,进而探索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之路,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长期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配地位,产品质量优良,加上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使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使我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出口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我国当前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状况稳步向好,但仍存在挑战。总体上看来,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构成以机械零件、化学成品、纺织品为主且占比历年保持平稳乃至有上升,运输设备与精密设备等高端制造业的出口比例占比较低且有所下降。

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现状

从整体趋势上看,不论是区域数据还是全国数据,各个省(市)的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都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其中也不难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技术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东部地区大体保持着领先水平,西部地区紧跟其后,中部地区则相对有待加强,部分年份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的出口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有待改善。

当前全球价值链的新变化

不论从哪个视角对全球价值链进行研究探讨,各位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的新变化。这种变化也成为了当前制造业致力于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即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一方面要朝着高附加值,并结合第三产业尤其是数字经济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全球价值链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强,这主要表现在应对政治风险、完善生产链体系、借助国内大循环的力量促进全球价值链协同发展等方面。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培养方面

总体上看,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的数量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下降,从年的所下降到年的所。而其对应年份的招生与毕业生数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招生人数在年达到.76万人的峰值,而毕业生人数在年达到.55万人的峰值。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与办学成果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财政经费拨款情况

国家财政经费拨款的涨幅可以看出中央与地方对于学校办学规模与成果的认可,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国家对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一般来说,办学质量与国家财政经费是成正比的,并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宏观上,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在长期看来有所增强,但缺乏稳定性,这也能从侧面看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成果不尽人意。

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首先,就现阶段舆论环境来看,职业教育仍是广大学生群体与家长不看好的发展选择,甚至是无奈之选。

其次,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升学途径存在局限性,即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面临一定困境。

最后,当前职业教育的质量仍有提升空间。从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源来看,职业教育对于教师来说缺乏成就感,再加上学校生源的社会化程度较高,学生管理工作上更存在难度,进而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从教育成果质量上来看,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生产制造与技术研发,当前校企合作的成果转化效率较低,校企合作纽带缺乏牢固性,学生的培养目标尚未达到预期,相应的政策也存在空缺。另外,教育的生源质量不仅受前述两个方面的影响,更受师资质量与教育成果质量影响。而这三者又互相影响,进而更有陷进恶性循环的风险。

政策建议

宏观层面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导,优化生产要素投入结构

当前,尽管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优势仍是全国发展的龙头,但随着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也逐渐透露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如西部地区广阔的土地资源、中部地区的枢纽交通资源等,这些都能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发展基础。因此,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提升教育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占比,推动相关产业朝着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高素质劳动型产业转化升级。同时,这也是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目标,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行业,实现其结构与空间的合理配置,必须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与开发中的功能。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它应该主动回应社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教大有可为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