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化和旅游消费在释放文旅企业新活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一段时期以来,在坚持加强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助力经济发展,北京、湖南、安徽、重庆等各地纷纷发力出台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举办特色活动,引导、支持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形式、新场景等,为文旅产业发展特别是拉动文旅消费持续注入新动力。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量和质也在不断提高。“十三五”以来,我国文化消费总量持续增加,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疫情,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止,对未来文化休闲的体验和消费依然充满热情。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旅游消费数据报告》显示,93.6%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会增加文化消费支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有序恢复,文化消费的需求释放和供给创新将稳步推进。
持续增强文旅消费对经济的牵引带动作用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多措并举开拓消费场景,增加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牵引带动作用。
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北京市扩大文化和旅游新消费奖励办法》(简称《办法》),拟对文化和旅游新消费项目按照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进行奖励,加大文旅消费供给侧改革力度,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实现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办法》主要支持文旅消费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新商品。如支持开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消费新产品,深入挖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资源,支持鼓励文物、典籍、园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计推出能展现首都文化内涵的旅游消费新产品;支持科技赋能旅游消费新场景,鼓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技术应用到旅游消费场景中,推动旅游消费场景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发展;支持发展“旅游+”“+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鼓励旅游与农业、工业、商务、体育、中医药等领域相加相融、协同发展,推动旅游消费业态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品质化升级发展等。
其中尤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