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申遗是近期的一个热点。自“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年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拥有厚重文化底蕴以及传统酿造技艺的中国白酒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经验。
年,中国白酒老作坊被国家文物局纳入首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年6月,中国白酒老作坊申遗联盟成立,多家酒企联合发布倡议书助推中国白酒申遗落地。年6月,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举办中国白酒联合申遗筹备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来了相关议案、提案,指出中国白酒酿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几千年的白酒酿造与饮用史形成了完整、系统、独特的酿造技艺,加快中国白酒申遗,可以从技艺到记忆、内部到外部、国家到世界,多维度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
白酒申遗底气何在?如何通过申遗保护酿造技艺?目前白酒国际化面临哪些难题?新京报记者就中国白酒申遗话题,邀请白酒企业、专家一起探讨。
孙宝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曾从钦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联东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双沟酒业董事长
程万松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
▲从左至右依次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双沟酒业董事长张联东;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程万松。
1、鼓励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遗,推动中国白酒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继承,显著提高中国白酒文化的国际地位与认可度。
2、建立白酒酿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有助于实现传统酿造技艺的有效保护。
3、推广白酒国际化,应建立符合国际贸易要求的全系列标准,这是必须完成的基础工作。
4、建议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完整规范的中国白酒国际标准,让中国白酒拥有符合国际贸易的“身份证”。
5、中国白酒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市场开拓和销售占有,更多是品牌的生根发芽和文化赋能。
6、白酒国际化需要“融入局”,又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
当下我国白酒国际化还面临哪些难题?
孙宝国:当前中国白酒国际化面临进展缓慢问题,我国白酒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体量较小。数据显示,年我国白酒商品累计出口白酒数量1.64万千升,仅占当年国内白酒产量0.24%。从出口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白酒出口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为主,且消费人群多为华侨华裔,欧美市场上的白酒种类和数量偏少。国内白酒开拓海外市场仅在少数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探索和尝试,企业个体的单打独斗,缺乏战略规划和整体部署,造成白酒国际化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
此外,推广白酒国际化,建立符合国际贸易要求的全系列标准是必须完成的基础工作。国外许多国家要求对进口酒类产品的含有物质进行理化分析,中国白酒是开放式生产,使用自然微生物富集的方式制成曲药,发酵工艺复杂,原料种类多,形成酒体风味物质种类繁多。由于还未建立符合国际贸易要求的全系列标准,不利于走出国门。
曾从钦:中国白酒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但目前海外市场白酒品类少、数量小、占比低,未被全球市场认可,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当前中国白酒国际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贸易逆差大。年,我国酒类累计进口51.56亿美元、出口15.06亿美元,贸易逆差为36.5亿美元,其中烈酒进口22.8亿美元、白酒出口7.16亿美元,贸易逆差为15.64亿美元,这与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二是贸易壁垒高。中国白酒技术体系独特,与世界接轨、符合国际贸易规范、反映白酒特征的标准体系极为稀缺,导致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白酒实施特殊的管理办法,设置了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包装标签规则等方面的贸易壁垒,形成烈酒进入我国“一路绿灯”、白酒出口海外“一路关卡”的不对等局面。三是关税负担重。我国从年起将包括3个洋酒品类在内的种商品的平均关税由17.3%降至7.7%,而海外各国依旧普遍对中国白酒课以重税,甚至个别国家征收的综合税率高达%,致使中国白酒国际市场准入成本高、海外终端零售价格高,削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张联东:中国白酒是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齐名的“世界四大蒸馏酒”之一,在世界酒类市场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带动下,欧美烈酒纷纷进行外向拓展,抢占国际市场,而中国白酒国际化进展相对缓慢,仅少数企业进行了初步尝试,仍处于起步阶段,国际市场份额极小。中国白酒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市场开拓和销售占有,更多是品牌的生根发芽和文化赋能。
程万松:白酒国际化的问题,以“一带一路”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为分析工具,政策沟通目前是最大的难题,白酒的产品标准不被一些国家和地区认可,酒的消费税也限制了白酒在国际市场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