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剧组两千多人,怎么组织管理他们,神话史诗又是整个电影创作里面难度最高的类型,它有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不同技术工种之间的配合”在谈到《封神三部曲》的电影工业化道路,导演乌尔善如是说。
一直以来,电影《封神三部曲》和《流浪地球》都是我们谈到电影工业化时难以绕开的话题。而这两者又有一定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流浪地球》。《流浪地球》46亿票房的背后不仅仅需要天马行空的创意想象,更需要标准合理的项目管理与专业完善的后期支持,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据公开信息显示,《流浪地球》团队达到了多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从事不同的工种。如何让这些人在两年时间内通力协作,完成《流浪地球》的制作,其组织难度不亚于负责一个大型跨国公司的核心项目,但事实证明在郭帆导演和北京文化等各片方的通力合作下,最终收获了大家的喜爱与认可。
同样,导演乌尔善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电影工业化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是类型化的创作,每个类型都有一定的创作标准,无论从剧本、制作都有一定的规范;第二是科学且系统化的制片管理,以保障一部电影的大规模生产;第三就是新技术的应用。这其实是一个关于电影工业化很有参考价值的概括。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之所以强大,吸引全世界优秀电影人前往,也正是体现在乌尔善导演所说的这几个方面。乌尔善导演在制作《封神三部曲》的过程中,也在中国电影工业化上进行了积极尝试与大胆试验。为了拍好这部神话史诗,乌尔善导演在创作、管理和技术上,都致力于以高的工业化标准去完成。
然而在采访中,《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再次不遗余力的对《封神三部曲》的工业化水平表示了盛赞。“乌尔善导演的《封神三部曲》剧组,他是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了。所以在他的片场你会发现非常安静,所有工作人员就像坐班一样,然后朝九晚五。像我们现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只要拿到一个画面,所有部门过来看的话,他们就会很清晰地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动态预览他是包含表演的,从哪到哪,演员的走位表演,像之前是分镜,我们现在目前剪辑和最终的画面其实相差不到一分钟。电影既是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作品,也越来越成为高标准、高技术、高规格的工业化产品。
最后,我们在再说说电影为什么要一定追求工业化?道理很简单,虽然作坊式的工作模式也偶尔能孕育出一两部爆款,短期内给影视公司带来好看的业绩,可是就长线发展来说,没有稳定统一的工业化模式,很多影视项目都要面临从零开始的局面,面临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只有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品质把控,才是持续产生高质量电影作品的根本。所以说,中国电影如果想要由大变强,走工业化之路是必由之径。
北京文化一直在努力去做的事情,就是用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的行动推动着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新高度。除此之外,北京文化在今年还将相继推出《你好,李焕英》《沐浴之王》《局》《我和我的家乡》等一系列影片,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