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李瑶张曙霞
美国东部时间4月12日20点,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巴西、印度尼西亚、中国等14个国家及地区的多人,准时坐在电脑前,在美国针灸师协会副主席艾米·马杰的主持下,开始学习中医课程。
这是非营利学术交流平台“全球中医药论坛”组织的第一季第四期课程,主讲人是中国著名妇科专家王必勤教授。
网络另一端的学员,近70%都非华裔,两小时的讲课过程中,真实的案例和细致的疗法讲解让他们听得聚精会神、意犹未尽,会后纷纷向主办方和王必勤表达感谢,并“对中医药的价值有了更大信心”。
这样的论坛课程从今年1月份起,以每月1次的频率持续举办,不断吸引更多的外国针灸师及中医药爱好者参与学习培训。
类似的求知热忱,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国华也感触颇深。她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现在越来越多外国人对中医药学习感兴趣,而且“用英文教外国留学生时你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的学习态度非常努力非常积极,比如中医讲气机阻滞有气瘀气雍气停,会要求老师精准解释每一个词,非常好奇背后的理论、文化”。
这些情况,正是中医药海外热的缩影。
近年来,中医药“走出去”持续升温,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抗疫形势推动下,一批中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及服务真正走出国门,服务当地。
▲年6月9日,针灸课助理教师达伦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给同学们讲解人体穴位知识。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乘风出海
年,郑晓龙执导的电影《刮痧》上映。影片讲诉了生活在美国的一个华人家庭,由于孙子发烧闹肚子,爷爷就用刮痧的办法给孙子治病,结果刮痧在身上留下的痕迹竟然成为了家长虐待儿童的证据,导致儿子被美国警察抓走,官司缠身,丢了工作。
影片细腻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和中西医诊疗差异所造成的误会,引起了不少海内外华人的注意甚至共鸣。但那时,恐怕很多人都无法预测到,时隔20年,刮痧这种“神秘的东方力量”已经在海外悄然走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年底,在YouTube上“guasha”相关的视频最高播放量近千万次,TikTok上#guasha相关的标签也有近万的搜索量,相关话题浏览量接近4亿,搜索引擎上相关的词条多达多万。
“中华养生神器”近年来在海外圈粉无数,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强调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紧密相关。
自年起,我国每年都在出台针对中医药的相关利好政策,包括推动医联体强化、新药申报审批减免/加速、中药材规范、人才建设等,尤其是《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年)》等政策文件的推出,不仅加速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进步,更为中医药出海送去“东风”。
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个成员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针灸银针。新华社发拉赫尔·帕特拉索摄
一位中医药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过去几十年里,针灸、推拿和中药材在海外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突破。
比如,学术研究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陆续颁布的《针灸穴名国际标准》《针灸临床研究指南》《针灸基础培训与安全规范》《针灸穴位定位标准》等标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年鉴》等权威医学杂志也已刊载针灸临床研究等中医药论文。
市场接受度方面,以美国为例,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目前拥有独立执业资格针灸师最多的国家,近4万名针灸师中约有六成非华裔。“美国3.3亿人口中差不多半数人口都接受过针灸服务。”上述业内人士说。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医药产品中药进出口额达63.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2.8亿美元。虽然这一数据与国内中医药市场总体规模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就海外市场而言,还是实现了6.6%的同比增长。
“不仅如此,中药在欧洲、北美等市场虽然多作为膳食补充剂受到欢迎,但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药品形式注册。”一位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