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韩国其实是一个文化匮乏的国家,毕竟文字历史只有年而已,但是他们却拼了命地想做“文化输出”,韩流席卷世界,医美成为“国族产业”,动不动搞申遗,可是文化这种东西,好似冰山,水平之上的一窥恢宏,得益于水面之下的层层积累。喜欢的长按点赞3秒,我们现在出发
韩流
韩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你看,既没有油也没有矿,上世纪80年代,韩国经济发展还不如上面的邻居,人家60年代末农村就全部通电,70年代末粮食也自给自足了,这个时候韩国还动不动爆发饥荒。韩国自己也明白,自己人口不过万,靠内需是带不动经济的,于是在年,韩国就开辟出一条道路,确立了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是立国之本,也真是个聪明的办法。
在千禧年前后“韩流”风靡亚洲,波及全球的影响力,偶像剧里,男团女团,为韩国的审美制定了标准,你问问80后谁不知道这股“韩流”刮得有多猛,哪家少年少女墙上,不张贴着韩国明星的海报。这可让韩国尝到了甜头,发展文化产业,低消耗、无污染,既不要资源也不用费力地开发市场,周期短见效快。简直就是为韩国这种小国量身打造的。他们一看效果真好,干脆大笔一挥将文化的财政预算扩到了总预算的10%。
但是“韩流”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那就是年夜饭上的两份泡菜,有它没它都差不多,看似华丽,却有无数替代品,只要资本运作得当,不管是明星、还是作品那都是批量生产,现在“韩流”浪潮在中国逐渐退散,退散的我们毫无感觉,作为新创的文化输出,说实话还没有日本的动画和漫画厚重。
试问一下,韩国文化有什么?年才有自己的文字,之前都是用汉字的,经典文学作品没有,音乐学家没有、知名的建筑景福宫,还是原址修复的······是不是挺惨啊。文化不是虚无,要有实实在在的物件作为衬托。
韩国医美
只有多万人口的韩国,医院却有2家,医疗美容机构多达上万家,年医美行业的总产值贡献了当年4.6%的GDP。我们整天说汽车是德国的核心产业,这个汽车产业在德国GDP的占比也就4.7%。韩国的医疗旅游在的时候只有万美元,十年后直接飙升到了7亿多美元。年,韩国医学美容的渗透率排名全球第一,这份产业可以说是韩国的“国族产业”。
韩流成型之后,韩国借机大力宣传整形,塑造“全民整形”的形象,自从医美发展起来,帅哥靓妹就像流水线的产品一样,制造了一大批“韩国偶像”。
配合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本国大力扶持,整容产品经过简单的研发审核,就可以上市销售,开发周期短,成本就降低了,就这样韩国整形价格比欧美国家便宜一半。前面说了,国内市场当然不能满足,韩国马上制定了“吸引百万外国医疗游客,增加医疗观光收入”的发展计划,甚至将医美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制定了一系列的医美旅游政策,诞生了大熊制药、医院、梦想整形外科、BK医院,这种全世界都知名的医院。
韩国总是喜欢把外来的文化,本土化然后进行申遗,如果可以,他们难道不想申遗自己独有的东西吗?关键是,自己得有呀~
韩国申遗
这个地球上也不只有韩国重视文化产业,比如法国也很重视,法国的文化实在是太璀璨了,知名建筑:卢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文学上: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艺术上:莫奈、罗丹······英雄人物:戴高乐、贞德······随便说出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
韩国呢?连历代皇帝的画像都没保存几幅,韩国有啥呢?你说泡菜出名也行,先别争论是中国还是韩国的原创,你看我们有多少名菜,泡菜,说实话,放在中国菜里都不值得一提。所谓的文化强国,怎么都需要沉淀的,不得不说韩国文化上的干瘪,造就了他们现在的文化保护欲和宣传欲很强烈,中国现在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所以绝大多数申遗还是要有中国认可的,有网友调侃,哪一天逼急了,我们可以把他们申遗,也说得过去,毕竟两国文化重叠率太高了,我们家大业大的,有时候难免会显得漫不经心。
要说到文化产业发展,都没好意思拉中国出来跟韩国对比,拿出来就是单方面碾压,虽然我国娱乐方面、医美行业也在大力发展,但是我们有太多的文化产业可以输出,以后也大概率不会把医美这个作为创收产业。而广大群众对于明星艺人“整容”这事也比较在乎,大家还是喜欢纯天然的嘛。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是真相难寻,还是人言可畏,敏哥说的事,不是天方夜谭,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