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专访党俊武老龄经济人是经济发展的
TUhjnbcbe - 2024/9/11 22:15:00

编者按:当前中国正在快速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落实这一战略,需要准确把握老龄社会的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本书从老龄社会的基本规律出发,前瞻性地提出,老龄经济并不是在当前经济的底盘上增加一个服务老年人的新板块,而是适应老龄社会的新的经济体系,涉及全龄人口、全生命周期、全行业。在“澎湃新闻·思想市场”对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的采访中,党俊武详细解读了老龄经济的本质、特征、潜能、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老龄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文化、健康、宜居、服务、制造和金融的定位、机遇和挑战,为人们科学应对老龄社会提供了全新思路。

党俊武澎湃新闻:您在第一章提到“人是经济发展的目的”。随着社会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变迁,经济主体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在您看来,我们要如何把握重大的结构性需求?又应该如何有效地应对社会结构的转变?党俊武:人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人口老龄化标志着老龄社会的深刻变迁,其本质上是经济主体结构的改变,从根本上来看,是人们需求结构的重大变迁。这就要求我们从供给结构,特别是供给体系上作出战略性调整。

首先是少儿人口数量短期减少和长期回升的变数。短期看,生育率降低是人口老龄化的典型特征,无论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看,供方都需要对儿童、青少年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做出新的考量和谋划,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将更为激烈,一大批企业面临运作困难的状况不可避免。长期看,伴随生育政策调整特别是生育成本降低,生育率回升的预期也预示着未来相应需求市场存在较大空间。这就需要企业重新定位,并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做出选择。

其次,中壮年人口数量稳中有降,其间的市场空间依然巨大,重点在于要摸清不同收入水平中壮年人口的真实需求层次、需求偏好。仅仅去重复以往的产品和服务设计、销售理念恐怕难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满足中壮年人口的健康、精神、文化等需求将变得更为重要。特别是面向中等收入中壮年人口的市场开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要让他们埋单可能会比以往更难。

最后是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这是一个产品严重匮乏、服务严重不足的市场,需求层次多元,需求内容庞杂,开发难度大,也是一个新的产业领域,用过往成熟的商业模式肯定行不通。这也是目前进军这一领域的企业面临许多困难的主要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在没有购买力的人群中老年人口占据了很大比例,但真正有购买力的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问题在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否对接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从总体看来,未来的需求结构将呈现新的面貌,现有的供给结构在快速变化的需求结构面前步履蹒跚。要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在未来的老龄社会中实现宏观经济的持续繁荣,就必须重塑供给体系。这是摆在政府和市场面前的一个战略转型任务,也是未来发展老龄经济的长期课题。

《老龄经济》,党俊武著,中信出版社澎湃新闻:在大量群体迈入长寿时代的今天,包括金融体系、公共财税在内的宏观经济,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访党俊武老龄经济人是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