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会有白癜风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58975.html《异类》一书中有讲过这样一个理论: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你坚持1万小时以上,就可以完成从平凡到大师的蜕变。按一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来计算的话,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其实还有另一个表述方式,那就是“十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十年磨一剑”,也是在告诉我们,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只有不断的积蓄力量才有成功的一天。画家达芬奇,学艺初期日复一日画鸡蛋,练习不同的角度、光影,最终成就了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电脑天才比尔盖茨从学习编程到最后创建公司,学习了7年的时间;音乐神童莫扎特,6岁之前已经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了小时,直到21岁写出脍炙人口的歌曲,练习时间早就超过了1万小时。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脑部如果要掌握和理解一项新技能,需要至少1万小时才能达到大师级别,无一例外。既然大家都知道只要付出1万小时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还是有的人会一辈子碌碌无为呢?如果想要坚持下来1万小时,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学习、积累、复盘,才能超越常人出类拔萃。经过1万小时的坚持,即使成不了世界级别的高手,也会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社会有用。那些总是苦恼于自己怀才不遇的人,不妨先问问自己,是否在自己的专业上,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悬梁刺股的典故大家一定听过,政治家孙敬废寝忘食的学习,从早到晚读书,他把头发绑在房梁上,疲劳打盹的时候就会扯到头皮,继续学习;另一个政治家苏秦,读书到深夜,瞌睡的时候会拿锥子刺痛自己大腿,让自己坚持读书。普通人如何能在浮躁的社会持续专注的做一件事呢?专注过程:上学时期,如果你专心听讲、积极回答,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你还沉浸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下课铃已经响了,如果你想上厕所,一直盯着下课铃,只会绝望的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屏蔽干扰: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一个人的专注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在一个人持续做事的过程中,最好把手机放得远一些,否则各种娱乐软件和视频仿佛在挥着手,指引你去娱乐一样。培养精力:保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如果睡眠低于7小时,是无法保持注意力的,有效的运动,每周进行3-4次,不低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健康饮食,含糖量高的事物会导致注意力减退、记忆衰退、思维变慢。注重细节:联想记忆法: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加强记忆。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扩展的知识点越多,记忆就会变得越好。积极面对: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把注意力收回来,平时可以通过冥想,来增加自己的专注度。适当休息:休息的目的是将注意力转移回复精力上,不是说拿起手机继续刷个不停,这种持续消耗精力的行为会导致你无法长期专注。高效学习:掌控自己的情绪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学习过程中也要多切换知识,让大脑不断的获得新鲜感,交替使用大脑不同的区域。《普通读者》中说到:一个人要花一辈子时间才能把自己灵魂的真相弄清楚,希望大家都能在学习的道路上,精彩又高效,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