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刘玉珠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思考
TUhjnbcbe - 2024/8/26 17:12:00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年1月7日,第二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正式开幕。本届新年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新辉煌”的核心主旨,会上,刘玉珠理事长做题为《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思考》的演讲。他重点谈到五个方面的体会和思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明晰文化产业政策导向;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拥抱文化产业发展潮流;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最后他指出,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除了满足内需,更要立足全球市场,研究国际市场表达方式和消费习惯,制定国际化引导政策,大胆放宽创造空间,激发市场自主活力。

以下为刘玉珠理事长主旨报告全文:

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思考

——在第二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演讲

刘玉珠近照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今年是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的第20个春秋,我作为行业发展亲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深感此事的不易。没有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深刻认识;没有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对此事的坚守与推动;没有学校领导和各方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就难有今天的影响力。20年来产出的理论成果、碰撞出的真知灼见、交流分享的优秀案例,有相当部分被各方借鉴吸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和举措,推广为落地生根的产业内容和模式,极大助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文化有无商品属性的大讨论,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我国文化产业走过了40年的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路程。今天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深度和广度是中外历史上都不曾有过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强大需求;二是党和政府的支持推动。在我国进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当下,这两点仍然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主要支撑。

为了完成今天的发言任务,近期我看了很多资料,又重新学习了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的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部分。充分认识到党中央对繁荣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方向、方针、目标,任务越来越明确,贯彻落实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尤其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科学精准施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是要把方向化为政策、口号化为行动的时候了。我的体会和思考有五点,供大家批评指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快速增长,要求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外,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价值导向上,政策支持上,责任担当上,要深入实际,了解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各市场经营主体的意愿,结合党和国家文化战略,精准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

文化产业范围很宽,内容繁杂,整体上公共文化属性很强,但具体到产业门类,产品和服务又千差万别,如果我们只是在宏观方面大书特书,而微观方面不具体、不到位、不精准,这样的产业政策不仅起不到推动发展的作用,反而容易让各市场主体一头雾水,看不清路径,想买的产品和服务买不到,想投资的不敢投,产业得不到发展,市场不够繁荣,消费者不满意,那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就无法落实。

明晰文化产业政策导向

在我国的文化市场上,政府行为是主导因素,一个产业的兴与衰,往往都与政策有关。由于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价值观和公共属性不同于一般商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政策体系中偏向严格管控,与文化产业的高度创新性、包容性、分众化需求存在矛盾。在整体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矛盾不易察觉,一旦遇上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文化产业的脆弱性就更容易凸显。在储蓄率高企、消费端低迷的状态下,文化消费作为消费末端,同样陷入发展危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年至年,我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由4.7%降至2.7%。这其中有疫情的影响,更多的则体现了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准入政策和市场监管上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要求,政府在放管服方面要有更多担当。依法治国是我党的基本国策。哪些属于禁止的,哪些属于倡导的,哪些属于引导的,哪些属于支持的,要告知社会,尤其是文化经营者,他们是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看不清政策方向和要求,他们就不可能大胆投资经营。出台的政策如需调整,也要给市场留出足够的调整空间,不能一纸公文下来,让消费者、经营者无所适从。这几年这方面的例子不少,教训不少,影响很差。

尊重产业发展规律

政府部门对于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把握最为至关重要,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承担的使命、发展的路径起到决定性作用。

文化产业要坚持价值导向,追求社会效益,但不能把社会效益简单的理解为政治效益,而是从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谋划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韩国的文化领域、美国的电影,市场牢牢占据主导,但不影响文化的输出、价值输出,品牌的影响。我国近年来文化的国际输出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总体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反而在一些纯市场运营、无心插柳的地方取得意料之外的收获,如在国际影响深远的网络文学,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出海网游、国漫,又如曾红极一时的李子柒海外传播取得很大成功,也都是顺应了市场规律的因势利导。

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产业发展的规律,发挥市场力量,留足空间,甚至一些小众、分众文化领域,乃至新出现的文化现象,一时看不清,也可以看一看,不急于下结论。文化现象本身就是多元的,并非只有正负两面。当年网吧的出现让各方意见纷纷扬扬,取消关停之声不绝于耳,回过头来,它的积极因素也是不可否认的,它是网络化、信息化大潮中的必然现象,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加速器。从服务公众社会需求的角度,加大对市场消费需求的研究和支持。尤其是在当下数字化、元宇宙等快速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是其中重要构建内容,要切实重视并花大力气进行前瞻研究,准确把握研究的方向,既要研究在新形势下怎么管理市场,更要研究如何更好激发市场需求,包括对文化经营者的理解、宽容和支持。更好解决市场的供需堵点,引导市场有序发展,努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取得与综合国力相称的地位。

积极拥抱文化产业发展潮流

文化产业是一个可以人人参与的行业,市场方既有成规模的大企业,也有个人或数人为单位的个体户和小机构,既有几十上百亿的文旅项目,也有千万乃至上亿的电影电视剧、文创基地,还有一人或数人接近零成本或低成本经营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玉珠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