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也叫做匠人精神,不仅我们国家对此非常看重,日本人的匠人精神也十分出名。
提到日本的匠人精神,很多人都抱着这样一个印象:他们喜欢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追求极致的完美,对细节要求也非常之高,甚至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日本岐阜县关市是在世界范围内文明的刀具之城,岐阜县关市刀匠的第二十五代传人藤原兼房对铸刀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达到无心之境的状态时,才能够锻造出最美丽的日本刀。
当被问到要经历多少年的修炼才能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藤原兼房表示,他认为自己在这条路上至少还要继续走40年。
40年,几乎是一个人的大半生了。不得不说,日本人身上的工匠精神的确令人感到敬佩。
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我国国人向来抱着很复杂的情感,总感觉很难看透这个和我们做了那么久邻居的民族。
他们身上既有令人敬佩的一面,又有残忍、令人深恶痛绝的一面。而除了工匠精神外,日本人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武士道文化。
那么,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有没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从武士道文化的角度来谈一谈日本工匠精神长久不衰的原因。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到底是什么。
01日本武士道文化提到日本武士道文化,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画面就是武士切腹自尽的场景。
这确实是武士展现武士道精神的一个很经典的方式。因为,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忠”,武士必须永远忠于自己的主人。
在大化革新之后,日本的土地条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那时开始,土地可以实现永世私人化。
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和贵族都开始兼并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正因如此,日本天皇的权力被逐渐削弱,最终成为外戚的傀儡。
在这种不断兼并土地的战争中,势必会出现很多矛盾,而武士阶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被重用的。他们是贵族和官僚的私人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暴力来帮助主人解决问题。
随着他们为主人做的贡献越来越多,他们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成为主人正规的武装力量。
他们以主人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把维护主人的责任以及自己的名誉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
如果他们没能完成主人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死谢罪。
后来,随着二战的失败以及西方文化的入侵,武士这个阶级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然而,武士道精神却没有消失,它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日本人。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概括武士道精神,那这个字就是道。道的精神内涵非常简单,其实就是对主人无条件地忠诚。
而道又可以继续细分下去,包括勇、义、名等多个内涵。那么,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又是怎样的呢?
02匠人精神的内涵其实,对于“什么是匠人精神”这个问题,每个日本人给出的答案可能都是不同的。但是从一些日本匠人的叙述中,我们似乎可以领会到日本人心中匠人精神的内涵。
在文章开头我们已经提到过,岐阜县关市刀匠的第二十五代传人藤原兼房认为自己在做成最美丽的日本刀这件事上至少还要继续走四十年。
而被称为“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也表示,虽然自己一直在追求巅峰,但是他也不知道这个巅峰到底在哪里。
早稻田大学的一位教授则认为,一个高素质的匠人,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辛劳,通过不断地学习达到极致。
通过这三个人的叙述,我们其实可以对日本人心目中的匠人精神产生一个大致的认知。
首先,对日本人来说,匠人精神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努力,通过不懈地追求才能够达到自己内心的目标。
那么,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其实,这个目标指的就是极致。无论他们做什么,都希望能够做到这个行业的极致。
不仅如此,在日本人眼中,匠人精神不仅可以存在于工匠身上。即便不是工匠,也可以践行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是一种“道”,是一种存在于人内心的一种精神内核。在这一点上,匠人精神似乎和武士道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在重复的工作中践行着属于自己的“道”。他们不会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哪怕是最基础的工作,他们也愿意做到极致。
因此,日本人在很多领域都能够率先出现令世界感到震惊的成果。他们坚信量变可以通过积累发生质变,哪怕他们需要为此付出大量的努力。
做一把刀,捏一个寿司,在很多人眼中无聊、枯燥的工作,最后在日本人手中都变成一种艺术。
他们认为,只要把自己的“心”融入自己手中所做的工作中,这份工作就会变得更加灵性。
那么,日本的武士道文化究竟和日本的匠人精神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呢?匠人精神的长久不衰和武士道文化之间又具有怎样的关系?
03武士文化盛行之下的日本匠人精神在第一部分我们已经提到过,武士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是“道”。和武士文化一样,日本匠人精神的核心也是“道”。
武士和匠人都是为了践行自己坚信的“道”而行走于这个世界,为了践行这个“道”,他们可以付出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虽然武士文化中的“道”和匠人精神的“道”的内核并不相同,但是二者还是存在很多相同之处。
武士文化中的“道”包含着很多内涵,比如忠、义、礼、仁、名。首先是忠诚。在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忠诚是武士最重要的品质。
他们必须以主人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其实,在日本匠人精神中,这种思想同样也暗含其中。
匠人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就像武士忠诚于自己的主人。为了把自己手中从事的工作做到极致,他们愿意为此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代价。
小野二郎曾经说过,一旦决定了所要从事的职业,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你不仅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还不能有所怨言。
在日本匠人心中,这样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他们愿意为了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付出不懈地努力,重复着枯燥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
此外,日本匠人不仅要对自己的职业忠诚,还要对自己的师傅展现出绝对的服从。
通过对师傅的服从,他们才能够从师傅那里学到精湛的技艺。受到严格的等级思想的影响,日本匠人也必须对师傅表现出尊重。
其次,武士文化中还有对“礼”的要求。众所周知,日本人有礼貌是出了名的。和中国不同,日本人的礼更倾向于一种服从,指向的是一种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那么,什么才能表现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呢?那就是细节。日本人非常注重细节,甚至已经到了有些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比如,日本人非常守时。在他们的观念中,守时是一种不给对方添麻烦的行为,这是一种礼貌和尊重。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日本人的“礼”可以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细节中。
在匠人精神中,细节同样也非常重要。要想把事情做到极致,其实靠的就是细节方面的过人之处。
所以,在很多日本匠人眼中,巅峰都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在达到巅峰的这条路上,必须完善各种各样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极致。
日本的匠人认为,如果呈现一个质量不够好的作品,不仅是对对方的一种不尊重,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侮辱。
所以,日本匠人一直在追求精益求精,他们的努力是没有尽头的。或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巅峰,只有不断在提高的境界和要求。
最后,武士文化中对武士品质的一系列要求在对匠人品质的要求中也有所体现。
在日本人眼中,一个真正优秀的匠人必须学会守规矩,坚守这些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匠人不守规矩,那么他的品质就会受到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作品自然也很难被他人所接受。日本人是一个很复杂的民族。由于地理位置问题,日本和我国一直产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唐朝时,他们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向唐朝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制度。清末时,日本已经开始强大,最终发动了侵华战争。
我们必须承认,日本人身上有着值得学习的一面。但也不可否认,他们身上也有着注入血液的那种残忍。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对这个邻居加深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黄丽婷《从武士道精神看日本企业的价值观》
朱杰《也说日本的“匠人精神”》
王文武《浅析日本武士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