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传统文化也能很好玩,手工艺人展现65个
TUhjnbcbe - 2024/8/12 21:45:00

12月25日,第二届湖北非遗产品优惠展销季暨非遗嘉年华活动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迎来最后的收官日,为期四天的展出,数千种湖北非遗精品用温度与色彩,点亮了这个寒冷冬日,也点燃了市民们对于非遗文化的热情。

在本届非遗嘉年华活动中,最受市民们欢迎的当属“荆楚有礼”展区,这里汇聚“茶香琴韵”“杏林春韵”“匠心神韵”“国潮新韵”“国音楚韵”五大板块。伴随着悠扬的编钟声,市民们一边欣赏着江汉平原皮影戏,一边观看着非遗传承人们大展身手,将此前只在书中或图片见到的汉绣、面塑、年画、纸花等非遗项目“变”到自己面前。

匠心巧思,非遗文化也可以很“潮”很好玩

非遗文化是很“接地气”的。

孝感雕花剪纸在明清时期就已经作为祭祀的方式出现,随着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用一把小小的刻刀,将自然美景、花草虫鱼,民间故事等化作一幅幅镂空图案,通过红彤彤的纸呈现出来。这个古老的文化也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在现场,非遗传承人徐惠斌正在用剪刀完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龙年主题窗花,引得一旁围观的市民们啧啧称奇。

刚刚体验完雕花的年轻人李可心对记者说:“我是武汉理工大学视觉传达研一的学生,平时对于这些传统的非遗文化的认知都只局限在课本里,这次能亲身体验一下,感觉非常的神奇,也对于雕花剪纸有了更具象的认知,让我知道了非遗文化也可以很潮很好玩。”

正在体验孝感雕花剪纸的李可心

在武汉面塑的展台前,不少年轻人排起了长队。原来,这里摆放着许多卡通人物的面塑作品:憨态可掬的小猪佩奇、神采奕奕的蝙蝠侠、俏皮可爱的白雪公主,引得市民们驻足观赏。

武汉面塑第五代传承人刘洁告诉记者,武汉面塑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最早是以祭祀物品出现在达官显贵的府邸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演变成老百姓能够把玩的商品。“传统非遗文化是一代代人去传承的,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来不断地改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面塑,喜欢面塑,所以我们才会制作这些卡通作品。”

各式各样富有现代气息的面塑作品

指尖神韵,手指翻飞便是千年的荆楚文化

非遗文化是大有来头的。

在“国音楚韵”展区,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在演奏人员的敲击下,奏出了《茉莉花》的乐声;编钟对面搭起的江汉平原皮影戏戏台上,正在上演薛丁山和樊梨花营前对垒,兵戎相见的戏码,在皮影戏艺人的手指翻飞下,一幕幕精彩的剧情让现场市民们迸发出阵阵掌声。

“江汉平原的皮影戏看似很简单,一般人可能觉得就摆弄一下人物,说几句台词就行。实际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更加爱看,下了不少功夫。”江汉平原皮影戏市级传承人王海荣说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江汉平原皮影戏的主要内容,但是这八个字如何通过戏来表现,是一门大学问,观众看到的翻飞的人物也许是我们皮影戏人一辈子的心血。”

江汉平原皮影戏精彩的内容让小朋友久久不愿离去

天门纸花的展台前人头攒动。非遗传承人吴四平手中的那朵看似普通的纸花,随着吴四平的手指翻飞,纸花一不留神就变化了模样,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就从最初的芭蕉扇变为“桃花朵朵”和“乘风破浪”,而最为神奇的是这朵纸花既能秒变爱心,又能瞬间成为大炮、坦克,最后还能还原成最初的模样,一旁的观众不由得发出感叹:“这指尖的天门纸花真是大有乾坤啊!”

吴四平正在表演天门纸花的变化

记者观察到,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展台前来扫码体验的市民是最多的。原来,传承人陈洪斌正在制作应景的天官赐福图,只见他将面前的一块雕版扫上墨、再将宣纸铺上用模具轻轻按压,即时而成的《天官赐福》便出炉了。

随后记者也体验了一把木板年画的制作,看似简单的“拓印”过程其实是非常需要耐心的,力度稍大一些就会把纸张给弄破,力度不够又无法完整地形成图案。

陈洪斌告诉记者,老河口木版年画在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目前正在襄阳两所学校里给学生上木版年画的课程。“现在很多小朋友都很愿意学习这个指尖上的非遗文化,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据悉,本次活动在“荆楚有礼”展区荟萃了65个地域特色鲜明、市场认可度高的非遗项目及新颖的非遗文创精品,除上述非遗项目外,麦秆剪贴、汉绣、松绿石雕刻、夷陵版画等,都让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

(长江云新闻记者张益恒徐诗雨李成汉)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文化也能很好玩,手工艺人展现6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