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轻视职业哭丧人,这个行业并非人人能胜任,而且他们的收入有可能让你大吃一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涌现出了众多新兴职业,琳琅满目之中蕴藏着许多令人惊奇的岗位。其中有些职业甚至闻所未闻,给人一种神秘感,比如即将讨论的职业——哭丧人。
理应如此,当家中失去亲人时,常会有亲朋好友前来悲恸,那么为何会存在一种专门从事哭丧工作的特殊行业?他们具体从事何种工作?又获得怎样的收入?这些疑问令人困惑不已。今天,我们将详尽探究这一问题。
有关专业悼念服务的话题
这是一个新兴且冷门的职业。由于行业的独特性,从事这个悲伤工作的人应该并不多见。他们的职责是接受邀请,前往已故家庭进行哀悼。
我们失去亲人时,常常感到无比伤痛。因此,一些家庭会聘请专业的哭丧人员,以营造出更加悲伤的氛围,为逝去的亲人举行祭奠。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许多从事哭丧职业的人都是在生活面临困难或曾经失业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个方式来赚取报酬。大部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是女性。他们通过哭泣和悲歌来向逝者表达哀思,同时也将其视为一种自由职业。
我国的葬礼传统非常悠久,而且延续至今的仪式繁多。当家中有人去世时,按照传统习俗,需要进行一系列仪式,如给逝者洗净身体、穿上寿衣、摆设灵堂、举行悼念活动、摆放花圈以及烧纸钱等等。此外,子女还需要穿戴孝衣以示哀悼。
在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根据这种说法,越是伤心地哭泣,就越能表现出子女对亲人的孝心和不舍之情。于是便逐渐出现了一群专门被请来哭丧的人,他们在哭丧过程中还会配上悲伤的音乐。
家属在丧礼上哭泣并不是因为有人来帮助她们哭泣,就可以不再哭泣。而是通过他们的存在,能够更加凸显出悲伤的情绪,进而引发家属的悲痛反应。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风俗规定,家属在丧礼上必须表达出对逝者的孝心以及自己的悲伤之情。
哭丧人的收入有多少?
由于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和从业者的稀缺性,所以他们的收入相当可观。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一般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就能赚取数百元的收入。
然而,这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遇到一些富有的家庭,他们慷慨解囊并表现出非常努力的悲伤,很可能会给予更多的帮助。
有人曾对一位扮演哭丧女的进行了采访。这位哭丧女表示,她一个月的收入大约是两万多元,每天要哭八场。而且她非常擅长迅速产生情绪,并能很快地流下眼泪。
大多数人家通常不会雇佣专门的哭丧人,尤其是对于年轻中青年去世的情况,因为家属已经承受了足够的悲伤。所以他们不需要额外请人来做这个工作。然而,一些富贵之家或者有社会地位的人,如果他们的父母逝世时已经耄耋高龄,他们可能会雇佣哭丧人来进行盛大的葬礼。
总结一下
总的来说,从事哭丧人这个职业的收入还是不错的,有些人甚至能买房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个工作,至少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口才,并且要有足够的面子觉得可以大胆地在别人面前哭。
但是当场表演时也不能简单地一哭了之,至少需要掌握一些哭丧用语,不能随便乱哭。选择从事哭丧行业的人,基本上都是被生活所迫,毕竟有多少人愿意每天与死者打交道呢?因此,还需要一定的勇气。
然而,也有很多人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当家中有人去世时,哭丧是私事,无需请别人来替代哭泣。那么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当我奶奶去世时,我的姑姑雇了一个专业的哭丧人员。这位哭丧人员上场表演了半个多小时,但当我看到她收费时,我的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我真没想到,一个哭丧人员的收入竟然如此可观。
我奶奶的孩子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姑姑是城里人,平时举止文雅,说话声音柔和。相比之下,我爸和叔叔性格内向,不擅长言辞表达。
在农村社区中,当有老人过世时,葬礼当天通常都会有子女来扮演哭泣的角色。根据传统观念,据说子女愈是哀悼得声嘶力竭,老人离去时就越能得到平静。
在我们小时候,当村里的老人去世时,通常是女儿担任哭丧的角色。哭丧的过程中,她们一边哭泣,一边陈述老人生前的种种美德,以及儿女们对老人的思念之情。亲人们在哭丧时,常常表露出真挚的感情,有时候哭得声音沙哑,甚至瘫坐在地上却依然在哭泣,令人动容至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在农村地区,那些真正会表现出哀悼之情的人也越来越稀少。对于年轻人来说,即便经历悲伤,他们也只是默默地流泪,将内心的痛苦深埋其中。我奶奶在三年前离世,享年78岁。在她离世之前,她与姑姑的关系非常好。虽然我爸和叔叔不擅长言辞表达,但他们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尊重。
奶奶在夜晚的时候突然辞世,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意料之外的震撼。就在奶奶离世当天,姑姑匆忙从城里赶回来,我们一家人默默地围坐在她的床前,眼泪悄无声息地流淌。屋子里弥漫着悲伤的氛围,寂静得令人毛骨悚然。
姑姑肩负起哭丧的责任,因为奶奶去世了。姑姑虽然也感到悲伤和痛苦,但她只是默默流眼泪,没有大声痛哭。为了让奶奶的葬礼不冷冷清清的,姑姑决定请来一位专业哭丧的女子。这位擅长表达哀伤的女子在奶奶丧礼前不久赶到,她一身尘土的模样令人心生怜悯。
抵达后,她迅速行动起来,请求家人讲述奶奶生前感人的故事,整个过程大约耗时一个多小时。之后,她匆忙走进房间更换衣服,并开始妆扮自己。
在奶奶的葬礼上,一位专业哭丧的女子凄凉地倾诉着,并以悲伤的声音引导亲人们迅速陷入了沉重的情绪之中,随即纷纷跟着哭泣起来。奶奶的葬礼在这样一个风风光光的氛围中顺利进行,村里的居民都毫不保留地认为我们家家风很好,对老人孝敬有加。
我将先通过亲身经历回答题主的问题,即为什么会有专业哭丧的人存在。
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容易解决,因为供需关系的存在,就会诞生相应的职业。正是由于有人有需求,才会出现这种职业。
起初,我对这个职业完全不能理解,甚至感到非常反感。我觉得那些扮演哭丧人的人与我的奶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所以他们的表演就像是在做秀一样。毕竟,无论是否能够真实地表达悲伤,最重要的不是真诚吗?
然而,实际情况是姑姑根本不会表达悲痛之情,而奶奶的葬礼却遵循着农村的传统习俗。如果在葬礼上没有人能够流露出哀伤,那么这场葬礼注定会显得冷冷清清的。这不仅会让子女们感到对不起老人,也会引起旁人的议论和指责,认为这家子女未尽孝道。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位悲伤的人看上去仿佛在表演,然而实际上她就像是一位主持人,因为婚礼需要主持人,葬礼同样也需要。只不过婚礼主持人需要唤起大家的喜悦情绪,而哭丧者则需要在葬礼上唤起大家的悲伤情绪。
因此,从这个视角来看,哭丧不只是一种表演。一位出色的职业哭丧人可以帮助家属更好地追忆逝去的亲人,并让他们释放出对失去亲人的悲痛情感。
我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哭丧这个职业看似奇特,但实际上它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所在。
这些专职从事哭丧工作的人实际上只是为了谋生。每个人都经历不易,凡是靠自己的努力赚钱的人都应受到尊重。
那么,哭丧这个职业能带来经济收益吗?
我姑姑请来的哭丧的女子仅仅表演了短短半个多小时,就赚得块钱,她笑容满面地拿着钱离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是肯定的。
在我看来,这种收入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很多一线城市的白领。即使算上准备时间,她总共只花了3个小时就赚了元,也就是说,她每小时能赚多块钱。
她每天有生意时,可以去两家丧事场所,完成两场活动后就能赚取大约两千的收入。这样的收入实在相当可观。
哭丧这一行业实属罕见,我们村里没有人从事此职业。姑姑只能从隔壁村请来一个哭丧的人,甚至还额外支付了元的路费。稀缺使之珍贵,正因为其稀少,才导致他们的收入如此可观。
这个职业之所以难得一见,原因之一是因为这项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能够胜任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不仅需要真实地表达悲伤情感,调动每个人的悲伤情绪,还要有口才,能够生动地讲述逝者的生平事迹。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根植于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葬礼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由于与死者打交道,人们心生厌恶,因此许多人不愿从事这样的职业。
哭丧人这个职业不仅薪酬丰厚,而且生意兴隆,只要技艺精湛,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都能得到雇佣。
尽管收入丰厚,但赚取这笔钱并非易事。每次经历一场葬礼,他们常常哭到声音嘶哑,还要连续磕头数十次,可谓劳力费心。
农村葬礼的形式正在逐渐改变,这是因为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与此同时,哭丧这个职业可能正处于逐渐被淘汰的过程中。
最关键的是,在老人尚在世时,我们应当尽心尽力地孝顺照料,让他们安度晚年。至于在老人离世后,我们哭泣时声音的大小并不至关重要。我想强调的是,对待老人,更应该注重和珍惜与他们共度的时光。
期盼每一位长者在生命的旅途中,都能享受着子女们的温情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