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工作室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城市在发展演出经济时,不应局限于争取大型演出的落地,而是要思考城市如何立足自身特点盘活文化内容,以及如何利用文化演艺产品去吸引人流。《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佳璇?编辑覃柳笛9月2日,石家庄,ROCKHOMETOWN原创音乐节火热开唱年已过去三个季度,尽管三季度的演出市场数据截至发稿前尚未出炉,但中秋国庆假期的数据也足以证明,市场热度正在持续。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双节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4.42万场,同比上年十一假期增长.68%;票房收入20.05亿元,增长.14%;观众人数.35万人次,增长.83%。其中,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共计场,票房收入5.41亿元,观演人次83.66万人。更多城市开始摩拳擦掌,希望通过演出经济打开促进文旅消费新局面,为城市文旅产业找到新亮点。近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分析演出市场现状,并解答演出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演出经济不仅包括大型演唱会、音乐节,还有更多的细分领域可深耕。要做好演出经济,重点是‘流量’变‘留量’,让演艺有机融合到本地发展之中。”潘燕演出市场将回归平稳《瞭望东方周刊》:对于年前3季度的演出热,你如何看?这种市场热度会持续多久?潘燕:目前出现的演出热,背后一方面是此前积压的文娱消费需求的爆发,另一方面,大量疫情期间已签约项目需要履约。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演出市场会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演艺生态系统的修复,逐渐回归到平稳状态中来。就拿票房贡献最为突出的演唱会、音乐节市场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会更加理性。此前,有一些一窝蜂涌进来的音乐节在市场上反响一般,如果运营能力、招商能力不足,阵容靠拼凑,票房吸引力就不高,背后的主办方也难以继续投入到这个品类中来。总之,市场会进行自我调节。《瞭望东方周刊》:年,跨城观演现象引起了媒体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