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善用新技术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
TUhjnbcbe - 2024/6/26 22:25:00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2/5590707.html

日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圆满收官。在现场、在“云中”、在电视机前,无数人聚焦于这一诗词的舞台,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年在央视首播以来,《中国诗词大会》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了八年时光,已然成为一档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感受诗词艺术之美,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历史自觉、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节目。为了更好拉近古典诗词与当下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扩大中国诗词的有效传播,提升节目自身的影响力和魅力,《中国诗词大会》始终把创新作为节目的主题词,从形式到内容都在积极求新求变、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发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比如,在技术创新上,由中华书局基于古籍文献和数字技术打造的全息虚拟人苏轼首次亮相,实现了“思想+技术+艺术”多方位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在比赛机制上的更新,以“民间出题人”“诗词抢答”等丰富多彩的赛制形式和“情景共答题”“画中有诗”等沉浸式演绎的呈现方式,搭建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沟通交流的桥梁。

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道时代必答题。事实上,近年来,国风国潮流行,“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这背后不仅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有密切的关系,更与新的传播方式、新的技术手段的赋能有密切关系。

我们看到,数字化技术与手段,让厚重的历史变得活泼有趣、时尚多元,让看似高远的传统文化与当下的生活有了更紧密的关联。《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通过网络平台引发热议,“90后”古籍修复师通过短视频走红网络,都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善用新技术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