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产业释放文化科技强磁场打造文旅融合新
TUhjnbcbe - 2024/6/8 1:50:00

搭建交流平台,弘扬创新精神,发声文旅前沿,探索多元融合。9月27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配套文化活动——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在深圳智慧谷创新园拉开帷幕。

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由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N”办展模式衍生而出,以“文化赋能·科技创新”为主题,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发起,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组委会、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智慧谷产业园发展集团承办。本次活动还得到了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大力支持。

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原主任白国庆,广东省非遗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原文化厅副厅长、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佐祥,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主任黄士芳,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执法监督处副处长金超,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刘恒润,深圳市文化馆事业发展部部长舒阳,江西财经大学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吴峰,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秘书长唐英,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陈能军,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粤港澳事业部副主任郑捷,深圳市智慧谷产业园发展集团运营总监李慢等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开幕式启动仪式上,白国庆、杜佐祥、黄士芳、金超、刘恒润、李慢六位领导、嘉宾共同上台,在各方的见证下,在大屏幕上按下手印,开启本届文化科技周之旅,助力文旅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文旅企业高质量发展。

白国庆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深圳龙华区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人文底蕴深厚,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相互辉映,璀璨夺目。龙华区已有国家级和市、区级文创产业园区23个,文化创意产业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目前,龙华区正在全面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提出要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数字文化、创意设计、体育运动、高端工艺美术等四大文化产业。未来,希望有更多龙华企业发挥高新技术发展优势,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中国的文化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

央地企业联手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为助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行业进一步探讨合作模式、合作机遇,本届文化科技周上,三家企业强强联合,就智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旅游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签署两项重要合作协议。

首先,由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智慧谷产业园发展集团签署一项战略合作协议。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执法处副处长金超、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刘恒润的共同见证下,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粤港澳事业部副主任郑捷和深圳市智慧谷产业园发展集团李慢上台签约。

另一项战略合作协议由深圳市智慧谷产业园发展集团和四川省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深圳市智慧谷产业园发展集团李慢和四川省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华南区总经理张新澎上台签约,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主任黄士芳和深圳市文化馆事业发展部部长舒阳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据了解,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立足深圳,辐射全国,拥有中传湖北、中传建信、中传北京、中传云宿、中传腾旅、中传海南等多家分子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传媒本业、智慧文旅、品牌活动策划运营、信息咨询服务、文旅项目投融资等领域,以多足鼎立之势夯实公司事业根基、描绘未来发展蓝图。

深圳市智慧谷产业园发展集团是一家致力于科技、互联网、文化等领域的产业园区规划、招商与运营的一站式服务商,以打造产业生态链为核心目标,建立成熟的产业园开发、建设、运营和服务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多元化、多功能的产业园服务生态建设,协助入驻企业在线上和线下的共同发展。

四川省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立足长征历史重要转折点“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历史文脉,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泸州城市品牌建设、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建设探索实践“资源、政策、市场三融合”的政企合作新模式,并依托泸州老窖集团和中共泸州市委党校专门从事面向国际国内开展泸州红色品牌宣传推广、红色培训产品开发、红色培训师资力量整合、红色培训项目组织招生、红色文创产品研发等工作的专业机构。

此次,多方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将共同促进文化传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文化科技融合交流、组织各类文化科技创意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文化科技融合的引导和传播工作赋能。

专家大咖畅谈“文化+科技”

展望文化科技融合前景

科技创新,文化赋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届文化科技周特设“文化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广东省非遗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原文化厅副厅长、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佐祥,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主任黄士芳,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执法监督处副处长金超,深圳市文化馆事业发展部部长舒阳,江西财经大学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吴峰,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陈能军,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秘书长唐英七位领导、专家学者就数字化时代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社群与文化创意科技融合、“文化+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和产品等议题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互联网行业的数字技术所引起的社会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的创新、调整甚至重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杜佐祥认为,数字文旅市场要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文旅融合平台,推进数字文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以区域为核心,资源共享,建设统一的新媒体平台,减少成本开支,做好信息对接;发挥行业组织服务、沟通、协调作用,健全新媒体平台工作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培养力度,培养既精通业务,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对媒体平台数字技术和文旅企业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监管条例﹑监管制度。

如何通过新媒体形成的朋友圈以及社群粉丝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黄士芳认为,通过“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合,形成稳定的客户群,可以创造、引导和满足需求,推动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创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的新模式。

如何打造“创、研、产、销”一体化的文化科技产业链?金超在演讲中介绍了华强方特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他表示,首先,要创新实践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的文化科技产业链;其次,深化创意,引领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再次,坚持自主创新和自有知识产权,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

对于科技如何助力文化馆提升服务质量,舒阳认为,“数字文化馆建设,就是结合数字化社会生活及广大群众新的需求习惯,提供更为自主、便利、新颖、丰富、绿色的服务产品。目前,深圳数字文化馆正在抓紧开发当中,计划于明年上线。”

科技创新赋能

文旅融合绽放新魅力

在文旅融合的发展浪潮下,众多的行业企业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游融合等方面开展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十余家企业热情参展,他们是:深圳市凯利亚电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高维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创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深圳市响当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LadyKing女王天下、深圳创世泰克科技有限公司、中传华夏腾旅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谷仓创业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传华夏国际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冠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威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五体球、深圳市智慧谷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

更有数家新锐企业进行项目推介,集中展示了各自在文化科技领域的创新亮点。深圳市冠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无线自助讲解系统和无线分区讲解系统等产品、深圳五体运动公司的“五体球”运动、深圳创世泰克科技有限公司的“竞速无人机”、区块链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的“宗谱链”互联网产品等项目和产品陆续亮相推介会,各企业围绕其最新成果及产品进行精彩讲演,有效聚合文化科技行业优质资源,打造一场“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的探寻之旅。

七年砥砺前行,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已逐步成长为中国文化科技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充分发挥深圳“文化+科技”的产业聚集优势,集聚优质资源,结合新技术、新经济、新文旅的发展需求,推动文化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责编:李一珊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业释放文化科技强磁场打造文旅融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