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风正“法”为本
□本报张宝林通讯员朱永发
每天早上5时,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西古城村保洁员程连顺都会准时上岗,开始一天至少两次的清扫保洁工作。“不单是卫生和城里没啥大的差别,就是户均年收入20万的产业发展、夜间差不多‘门不闭户’的村风形成,靠得都是村民立‘法’、以‘法’治村。”西古城村*支部书记李集周介绍。
村庄以企业化管理模式实现“立法”
8年前,西古城是个远近闻名的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侵街占道、上访告状是家常饭的“五乱”村庄。2006年3月,上级安排西古城村和北戴河集发公司开展共建,集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集周到西古城村任村*支部书记。那年,李集周在*员、村民代表会上说:“村干部真心为群众办好事,用制度‘小宪法’去规范村民行为,老百姓没有不信服的!”
为了进一步提升和培养村干部和村民素养,西古城村引入了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了“金字塔”式管理服务机制,将全村划分成6大片区、18个村民小组,村*总支负总责,村“两委”7名委员和群众推选出的36名村民代表分别负责管理,每个“两委”委员管理一个片区,每2名村民代表管理1个村民小组,共20多户居民,实行逐级负责制。在制定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村民免费供水、免物业费、取暖费半价等待遇*策的同时,《当好村干部的“六项标准”和“八要八不要”》、《西古城村村民航标》等60多项管理制度对村干部和全体村民进行了规范,村里按百分制每月对村干部和每家每户考核打分,年底通过全村发展基金进行以奖代补。
让“法治”成为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
“‘五星级民宿’牌匾是块宝,游客看到都‘买账’!”说这话的是北戴河区首家“五星级民宿”、西古城村园中缘民宿女主人张凤清。她介绍,西古城村依托北戴河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毗邻集发观光园的区位优势,由2006年6月村里第一家农家院——钰颖农家院开张,到2014年发展到101户、3000多床位,占全村户数三分之一的民宿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是村里通过“法治”建设,打造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旅游主产业的结果。
西古城村制定出行业价格、诚信经营、服务优质的“民宿十条”,实行统一验收、统一管理、统一接待、统一分配、统一价格。各家各户还在以小菜园、小厨房、小养殖、小书房、小歌厅、小乐园、小卖店、小导游为主要内容的“八小工程”特色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亮点,让入住的游客耳目一新。村里实行24小时巡逻看护,设立游客24小时投诉电话,保障服务好游客。对民宿实行“星级”管理,所有申请开办民宿的必须按照村里制定的开业标准进行准备,由镇乡村旅游协会、管片民警和村双委联合严格验收打分,60分以下不许开业。如发现在经营中严重违反民宿管理的有关规定,将通过“一次性退出”机制收回所发相关证照,勒令其退出民宿经营市场。“现在西古城村招手揽客的现象早就没有了,客源85%以上都是回头客,或者是亲戚朋友介绍来的。”李集周介绍。
用创新让法治“根系”越扎越深
在全市率先探索开放式的“村级开门立法”。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例会,除审议两个月的村务、财务外,重点听取代表们反馈的群众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作为村“两委”下一步选择的重点“立法”项目。为让“立法”更“接地气”,村干部还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收集了解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期待,村里制定了“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员《深入村民、联系村民制度》。
村干部在全市率先实行“法治”落实责任制。“我们‘两委’班子成员有各自的工作任务,每天调度和汇报,完不成的要受到处罚,负责片区及分管出问题也要挨罚和承担连带责任。”西古城村*支部副书记张瑞贤深有感触地说,村里每花一分钱和村里大项工作计划,都由全体*员、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并实行考核管理。
干净整洁的街道、粉刷一新的墙面、屋顶花园依稀想到春暖花开情景……“现在95%以上的村民都住进了楼房,污水管和垃圾处理站也建起来了,大家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好了,脏水倒进下水道,垃圾也都装袋处理了。”李集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