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海天味业深度报告坚如磐石,稳中求进
TUhjnbcbe - 2024/3/5 17:05:00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花小伟,邓周贵)

1.复盘篇:六十年蜕变,缔造调味神话

1.1.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历久弥

六十余年来,海天以“传扬美味事业,酿造美满生活”为己任,围绕产品、渠道和品牌不断筑高壁垒,从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发展至现代化的调味品智造企业,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等几大系列百余品种。年公司录得营业收入.92亿元,归母净利润64.03亿元,为调味品行业当之无愧的绝对龙头。年,商务部公布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品牌,“海天”赫然在列。从偏安岭南一隅的中型酱油厂到市值超千亿的行业标杆,海天味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调味品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产业缩影。

-s:珠联璧合,锐意进取。

强强联手,海天站上高起点。海天可溯源至佛山古酱园(始于清代中叶乾隆年间),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年,佛山25家声名悠远的古酱园合并重组,因“海天酱园”是众多酱园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影响最深远的老字号酱园,新厂被命名为“海天酱油厂”,即为海天前身。百年积淀的酿造经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海天的辉煌埋下伏笔。

股份制改革注入新活力。年8月,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公司佛山海天,70%股权售予企业职工。所有制变革股份制,标志着公司向产权明晰、权责分明、*企分离、科学管理的现代化企业迈进,驶上发展快车道。后至年,海天第二次改制,30%国资持股的部分被香港海天收购后,国有性质股权完全退出。

-:前瞻扩产,志存高远。

几度扩产,彰显雄心壮志。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提出“双百工程”(百亿销值,百万吨产量)规划蓝图;年,总投资达10亿,年产量超万吨的海天高明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盛大落成,百万吨级调味品航母扬帆起航;年,高明二期开始筹备,总投资近20亿元,建成投产后,海天的年生产规模突破万吨。年上市后,募集资金用于海天高明万吨酱油调味品扩建工程项目,避免产能掣肘,奠定发展基石。

-:百“亿”竿头,更进一步。

跨越百亿门槛,五年再造海天。年,公司销售值突破百亿,提出“五年再造一个海天,营业收入翻一番”的宏伟计划,剑指年亿销值。至年,海天超额完成“二五”计划的目标,朝“三五”进发。

-:品牌置顶,稳中求进。品牌战略置顶,老字号重塑新文化。海天已成调味品绝对龙头,进入品牌建设期,追求大规模下的稳定增长。海天品牌提升战略始于年,作为一家传统调味品企业,公司率先从渠道驱动进入品牌驱动,将品牌推广的目标锁定了最具购买力的年轻消费群体,赞助多个综艺节目。

1.2.经营业绩:穿越周期,基业长青

时过境迁,而业绩长虹。纵向来看,海天近十年的营收、利润增长较快,且整体十分稳健。9-年海天营业收入CAGR达15.9%,归母净利润CAGR达22.2%;营业收入增速基本位于15%~23%区间,归母净利润增速多数年份位于19%~27%区间,浮动均不超过8个百分点(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则多数位于20%~26%)。营收端和利润端几度波动至区间外,均得到快速平复,公司通过提价、扩产、主动去库存等措施,实现了穿越周期的稳定业绩增长。

年成本制约利润,年提价对冲后触底反弹;年产能制约收入,年产能释放后重回正轨。

年,营收健康,成本抬升导致利润承压。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态势良好,而毛利率同比下降5.45pct,连带利润下滑(yoy-6.57%)。毛利率下降系年公司采购的各项大宗原材料涨价明显,其中白砂糖年采购均价涨幅高达近40%,而产品价格几乎没有上调。

年,产能制约营收增长,涨价修复利润。收入端:主要为核心产品酱油收入增速下降,拖累整体增速;我们判断可能是产能掣肘酱油销售,(据招股书)高明海天万吨酱油调味品建设工程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建设不达预期。年酱油占总收入72%,年同比仅增4.15%。利润端:主要为年涨价后毛利率修复(yoy+2.91pct)和收购兴兆环球(30%股权)后消除少数股东权益影响所致,叠加年低基数,增速大幅抬升。其中毛利率修复主要为(1)公司年对售价进行上调,并努力提高高端产品的销售占比,(2)年白砂糖继续上涨30%,但当年白砂糖使用量较多的老抽类产品的销量有所减少,且其他原材料价格大体平稳,(3)通过技术改进,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年,产能释放,营收、利润增长步入正轨。

年利润高增,主因提价,年重回利润增长区间。-年利润高增,系多因素共振,以提价和成本回落为首。(1)年原材料价格有所上行,Q3公司提价,年明显受益,年成本回落,挺价享受红利;(2)规模效应扩大和产品结构优化带来毛利率持续提升,于利润端显现;(3)非经常性损益数额较大,主要为非流动资产处置所得和*府补助,、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58%/29.86%;(4)年税率下降2.54pct,亦为影响之一。年,利润增速重回区间(19%-27%)。

年高库存压力下业绩增速下滑,调整后年重回发展快车道。年,营收、利润增速偏低(yoy+10.31%/+13.29%),未达股权激励业绩目标(yoy+14%/+18%)。公司未达目标,究其原因,主要为年冲击股权激励目标而透支业绩,渠道库存压力高企,留下“后遗症”:

年,表面增长可观,实则埋下隐患。年,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行业需求下滑的背景下,海天营收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5%/20%,完成股权激励目标,交出满意成绩单。然而,分季度来看,年Q1-3收入同比增速为11.61%,距全年15%增长的目标尚有距离,最终Q4单季收入高增24.90%,力挽狂澜。回顾历史,公司前三季度增速与全年增速通常持平(其中年因超额完成任务而主动放缓发货节奏,为年蓄力),据此推断,在年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年Q4管理层为解锁第一期股权激励选择向渠道压货。渠道反馈来看,年海天全国库存3个月及以上,基本达到峰值,压货得到印证。

年,释放渠道压力,放弃激励目标。年,公司适当加大销售费用投入(同比+1.65pct)、控制发货节奏、放宽信用*策,主动放弃第二期股权激励,以去渠道库存、稳定经销商为重心,为渠道减负,谋求长远发展。据年年报,为进一步支持经销商在相对疲弱的经济环境下再发展,减轻经销商的资金压力,公司及时调整年末预收款到款时点的要求,引导经销商在年1月份发货前逐步完成预收款到款操作。收入增速放缓前提下,年利润增速亦下降,而毛利率上升基本与费投加大相互抵消。年,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恢复,渠道库存良性下年初实施提价,重回发展快车道。

需求、渠道、成本叠加高基数,多方负面因素致公司H1业绩负增。

年疫情,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行业整体景气度下行,海天保持健康业绩增长。疫情影响下,餐饮渠道下滑明显,居家隔离反而催生了更多家庭消费需求,调味品行业呈现出餐饮下滑、零售高增的分化结构。收入端:海天凭借强大的消费基础和市场策略的调整,以商超零售端增长弥补餐饮端缺失,推进渠道深耕和网络裂变,凭借品牌力攫取份额,依靠量增平稳收官。利润端:疫情之下费用投放缩减,与成本上行毛利承压对冲,净利率依然保持提升。渠道端:据渠道跟踪,年海天业绩圆满收官后渠道库存较高,结转至年。

年上半年需求疲软,渠道变革且高库存,成本压力渐显,叠加Q2高基数,行业筑底。近期调味品业绩中报陆续公布,海天、中炬、千禾、恒顺、天味的业绩情况均不理想,本轮为行业性的景气度下滑。需求疲软主要系疫情影响,团购分流KA的渠道变革也导致零售渠道传统通路萎缩,加剧调味品品牌方需求收缩;渠道高库存为年结转叠加需求疲软下动销偏弱;成本压力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显著,目前高位震荡;高基数来自于年Q1疫情影响货物流通和销售,Q2疫情缓解后需求反弹,调味品企业普遍录得高增长。

2.行业篇:调味赛道坡长雪厚,细分品类蕴藏机遇

2.1.调味品:量价共驱,大行业小公司

调味品行业年零售规模亿元,量价共驱增长。根据欧睿数据,年调味品行业零售额达.9亿元,同比增长11.41%,近五年复合增速达8.85%,行业持续扩容,增速稳健。通过量价拆分可知,大部分年份中量增快于价增,-年间消费量CAGR为5.02%,均价CAGR为3.64%,行业扩容来源于量价双重驱动。我们认为,调味品消费需求相对稳定,行业虽仍处发展阶段,或将酝酿更多未知变革,但需求难以爆发,也难以透支,未来仍能保持近双位数增长,量价共驱稳定扩容。

海天地位稳固,集中度提升尚有空间。根据欧睿数据,年海天市占率6.9%,稳居第一,其次李锦记、老干妈、太太乐、厨邦(中炬)、海底捞、乌江、欣和,分别占3.3%/3.2%/2.8%/2.3%/1.9%/1.8%/1.4%。-年间,海天市占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龙头马太效应显现。

调味品呈现大行业,小公司的特点,龙头大有可为。测算得行业全渠道规模近亿(出厂价口径下超亿),海天市占率约7.2%(出厂价口径)。根据欧睿数据,调味品行业C端零售额亿元;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年调味品消费中家庭消费(即C端)占比为30%,测算得到行业全渠道规模(终端价口径)亿元。由于存在终端价和出厂价的区别,假设BC渠道平均利润率26%,即出厂价占终端价74%,测算行业全渠道规模(出厂价口径)为亿元。海天年.9亿元营业收入,按13%税率,则含税销售收入为.5亿元,出厂价口径下海天全渠道市占率为7.2%。

根据欧睿数据,调味品行业零售额15-20年CAGR为8.85%;而海天主营业务收入15-20年CAGR为14.13%。随着行业和海天体量增长,增速应当有所放缓,我们假设-年行业零售规模CAGR为8.5%,海天主营业务收入CAGR为14%,测算得年行业全渠道规模超亿(出厂价口径下超亿),海天在调味品行业市占率可达9.22%。

调味品种类繁多,细分赛道发展各异。调味品细分板块众多,尚无统一标准。其中比较常见的品类包括酱油、蚝油、食醋、复合调味料、调味酱、料酒、味精、腐乳等。从近五年的复合增速来看,料酒、复调、蚝油属于高增速品类,正在快速成长中;食醋、酱油、调味酱已步入成熟期,其中食醋景气度较高;而味精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逐步沦为食品加工的原材料,在终端消费不断被其他调味品所替代,已步入衰退期。

2.1.1.价:双管齐下跑赢通胀,成本打开提价窗口

行业均价增速跑赢物价,彰显抗通胀属性。根据欧睿数据,调味品零售均价的历年增速超过物价上涨幅度,价格上行不仅完美覆盖成本,超过的部分还能贡献额外收益,调味品也因此被视为防御性较高的板块。究其原因,是调味品具备优秀的提价能力,企业借助产品结构升级,辅以主动提价,通过两种提价方式保障成长动力和盈利能力。

产品结构升级(被动提价):主要由消费升级所驱动的需求端提价。伴随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健康化,特色化、品质化的调味品逐渐受到青睐,高端价格带扩容下的产品结构升级拉动均价持续上行。主动提价:由企业对产品直接提价引发的供给端提价。通常由龙头企业发起,其他企业竞相跟随。纵观历史,行业对于提价的消化能力较强。我们认为,提价顺畅主要归功于三方面:一是调味品作为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刚性和消费粘性,生活中的一日三餐离不开调味品,且消费者对于特定口感口味有一定的长期依赖性;二是调味品的产品消费特性,调味品相对耐用,其购买周期长(通常1-2个月),且消费支出少,消费者对于产品价格变动不是很敏感;三是提价迎合了消费升级趋势,品牌效应充当产品背书,消费者接受度更高。

纵观历史,自年以来,调味品行业经历过两轮较为集中的主动提价,提价具有一定周期性(相隔3-4年),成本是触发主动提价的主要诱因和先行指标。一方面,提价并非年年发生,产品结构升级的存在,能够分摊一部分成本上行的压力,而当成本上行幅度过大时,方才触发主动提价。另一方面,成本高压时期进行提价师出有名,在渠道传导上更为顺畅,而无端的提价反而会影响企业产品本身的性价比,当其他竞争对手不跟随提价时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库存高企。

大豆、白糖、塑料、玻璃可作为成本的主要观测指标。大豆(豆粕)和白糖为调味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塑料、玻璃为主要的包装材料,而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占据主要成本。以海天年招股书为例,原材料及包材占生产成本超过86%(53%原材料+33%包材),通过原材料采购金额进一步推算,大豆、白砂糖、玻璃瓶、塑料瓶占总营业成本分别约为15%/12%/10%/10%。根据千禾年招股书,豆粕在酱油生产成本中占比约16%,玻璃瓶和塑料瓶共占比约22%。招股书提供的数据年代较早,随着企业营收增长,规模效应导致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被不断摊薄,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第一轮(-):年白糖价格高筑,叠加年末大豆、豆粕价格见顶,行业毛利率走低,第一轮提价开启。年间,白糖价格跃升至十年内最高,紧随其后是大豆(和豆粕)于年末冲高,行业毛利率持续下滑,成本端压力与日俱增。海天最先于年三季度对多数产品提价约5%,中炬高新于年中对旗下美味鲜产品提价约5%,恒顺醋业年初对主力醋产品提价约9%,其后海天于年末再次提价约5%。年中,随着大豆、白糖、玻璃等原材料价格回落,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第二轮(-):年白糖、玻璃、塑料等原材料价格上行,触发第二轮提价。年底,环保之风兴起,*策之下包材价格上行,叠加白糖供给侧冲击,年内白糖、玻璃、塑料分别涨价25%/23%/26%,行业毛利率承压。海天年初对多数产品提价约5%,随后中炬高新对旗下美味鲜产品提价约5%,千禾全线产品提价约8%;恒顺醋业年下半年对19款主力产品提价约9%。

第三轮(-):年下半年至今,大豆、玻璃、塑料上涨幅度较大,市场普遍关心新一轮涨价是否来临。年上半年,大豆、玻璃、塑料分别同比涨价29%/28%/57%,行业盈利水平边际回落。根据渠道跟踪,海天明确年尚无提价计划,中炬于年5月提价,但为餐饮端出厂价提价,且提价幅度不大。

下半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天味业深度报告坚如磐石,稳中求进